摘 要:DeepSeek的成功提供了参与AI等前沿科技创新竞争的新赛道、新工具、新希望和新战略。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创新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独辟蹊径、锐意进取,敢于在缺乏共识性的非主流的科技创新赛道或目前尚“不为人知”、人迹罕至的“无人区”进行研发投资和创新探索;二是坚持开源开放、普惠包容,让AI前沿科技创新不再只是“富国和富人的游戏”;三是技术理想驱动的创业型组织或创新型公司是国家前沿科技创新竞争的主力军,是颠覆性科技创新领域的开拓者;四是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前沿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和战略性支撑。
关键词:DeepSeek 前沿科技创新 科技自立自强 人工智能大模型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抢占前沿科技创新竞争的制高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以促进未来产业等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我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2025年1月发布的DeepSeek-R1模型,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匹敌顶级AI模型的神奇效果,对全球AI相关行业产生的冲击不亚于近两年OpenAI发布的ChatGPT和Sora,就连OpenAI公司创始成员安德烈·卡帕西(Andrej Karpathy)都在社交媒体上称赞:“DeepSeek在有限资源下展现了惊人的工程能力,它可能重新定义大模型研发的规则”。《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对此进一步评价说,“这些发现正在颠覆‘更大即更好’的传统认知,为那些计算资源有限的机构和企业带来了新的可能”。美国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等人将其称之为“最令人惊叹的突破之一”,强调这是中国创业型企业“带给世界的一份意义深远的礼物”。DeepSeek-R1模型的突破性创新,让更多的国家和企业认识到创新思维、开源开放、技术型企业家和青年科技人才在前沿科技创新竞争中的重要价值,找到了参与AI等前沿科技创新竞争的新赛道、新工具、新希望和新战略,有望激发出新一波全球前沿科技创新浪潮。
独辟蹊径、大胆创新是人工智能前沿科技竞争的不二法门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将创新视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并将其定义为“生产函数的变动”。他指出,“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是人们用智慧去改进生产方法和商业方法。总之,在生产体系中能够做到推陈出新就是一种创新。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滕森在其《创新者的困境》一书中指出,颠覆性创新源自追求现有企业认为不具吸引力商业模式的新公司,通常是因为它们只对较低端市场有吸引力。由于现有企业倾向于继续保持现有商业模式,因此它们可能会错失了“下一次伟大的(技术)浪潮”。
在DeepSeek-R1发布之前,有关AI大模型训练的常规技术路线是,投入超过10亿美元并依赖数千枚最高端的芯片,即所谓的“高投入、高算力”的技术路径,因此,在美国及其盟友垄断高端芯片等背景下,AI模型训练和创新发展只能是OpenAI等实力雄厚的美国科技巨头主导的专有技术和创新游戏,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只能远观,很难在AI大模型创新竞争中居于上风和拥有主导权。然而,Deepseek独辟蹊径,通过极致优化有限资源等创新方法,以其发布的最新开源模型DeepSeek-R1证明,低成本的小型、高效模型也能产生神奇效果,达到接近于美国OpenAI开发的GPT-o1的性能。DeepSeek推出低成本、高效能的AI模型震撼了世界,促使全行业重新考虑规模化法则(Scaling Law)和“算力”的概念,有力地推动了AI扩展的创新,证明战略性优化可以带来有竞争力的结果。这一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不仅打破了全球AI产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堆算力”的路径依赖和技术“神话”,为破解AI技术创新所面临的运行成本、算力和能源供给瓶颈僵局提供了新解法和新思路,还对前沿科技资本市场和未来AI科技创新竞争的战略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IBM首席执行官Arvind Krishna在《财富》杂志发表文章评论说,DeepSeek打破了AI领域的传统认知,对AI前沿科技创新形成了颠覆性的冲击力量。DeepSeek-R1模型创新不仅超越了ChatGPT等同类产品,也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确立了新标杆和新标准,让透明性和可解释性因此成为AI模型创新竞争的“标配”和基本要件。
DeepSeek-R1等诸多前沿科技创新突破的案例一再表明,通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创新高峰的道路不止一条。AI等前沿科技创新竞胜的根本在于创新思维和大胆设想。可以预言,那些独辟蹊径、锐意进取,敢于在缺乏共识性的非主流科技创新赛道或目前尚“不为人知”、人迹罕至的“无人区”进行研发投资和创新探索的国家和企业,完全有可能在前沿科技创新竞争中出奇制胜和弯道超车,打破前沿科技创新竞争中的各种“技术锁定”和“路径依赖”,后来居上,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潮流的领导者和新赛道的开拓者,进而在未来的科技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形成前沿性科技创新竞争的战略性力量和整体性优势。
开源开放、普惠包容是人工智能前沿科技竞争的重要策略
开源开放是AI等前沿科技创新竞争的重要策略,尤其是在前沿科技创新竞争的初期。Meta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Yann LeCun)将DeepSeek的成功主要归结为“开源模型超越专有模型”,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奥特曼(Sam Altman)也公开承认,OpenAI选择闭源策略,是“站在了历史的错误一边”。事实上,OpenAI团队创立的初衷是对抗谷歌AI商业垄断,探寻开源开放、包容普惠的通用人工智能。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技术愿景,奥特曼和马斯克等组织创建者为机构取名为“OpenAI”。但正像马斯克所批评的那样,OpenAI在开发出ChatGPT等颠覆性工具之后偏离了初心和使命,开始像谷歌等其他美国科技巨头一样,基于商业利益等多种因素考虑而对其发布的AI大模型采取不开源、不公开技术细节等做法,这为全球AI模型创新设置了壁垒,也让很多人对AI模型创新的前景感到悲观。和OpenAI等美国科技巨头不同,DeepSeek在其AI模型创新中选择开源、免费,并同步开源模型权重的创新策略,这不仅使全球用户能够免费使用并参与AI创新,让更多的用户认识到深度推理和AI开源商业模式的重要性,而且证明了DeepSeek-R1模型的可靠性和高效性,并使其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成功与国际最先进的AI大模型比肩而行,向国际社会展示DeepSeek的AI团队的创新能力、解决方案和初心使命。
在世界科技创新竞争史中,美国科技巨头等主导的技术驱动型技术创新模式、日本科技企业曾经应用娴熟的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模式及其基于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而生成的复合型技术创新模式,曾被尊奉为教科书级的技术创新模式,并深刻地影响各国的科技创新政策。DeepSeek在面临资源受限的困境中,以开源为战略核心而探索出的资源效率型的技术创新模式,不仅以其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为AI模型创新所面临的高投入、高算力和高能耗等发展困境提供新的技术解决思路,迫使OpenAI等美国科技巨头纷纷调整竞争策略和商业战略,而且因其更符合前沿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所彰显的新发展理念和新文明形态,为更多的国家和创业型公司参与AI前沿科技创新竞争提供工具和机会,为构建包容性、普惠性且负责任的AI创新生态提供了技术可能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真正实现了让AI等前沿科技成果向善、惠及所有国家和所有人的美好愿景。
DeepSeek-R1模型在AI模型创新竞争中的成功也表明,我国政府近年所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愿景,不仅能为AI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提供价值引导和行为规范,而且也能为相关领域的守正创新提供新思维和新激励。或许正是因为致力于对新发展理念引导下的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愿景的不懈追求,才使DeepSeek这一名不经传的创业公司独辟蹊径,选择开源模型的技术路线,探索出资源效率型的绿色技术创新模式,并因此颠覆了美国科技精英和AI科技巨头的常规认知,让AI前沿科技创新不再只是“富国和富人的游戏”,而成为所有国家和所有人都能参与和分享创新收益的普惠性事业。
技术理想驱动的创业型组织是人工智能前沿科技竞争的引领者
DeepSeek创立者梁文锋,先后与同学联合创办杭州雅克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幻方量化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数学和AI进行量化投资。2016年,他们在幻方量化推出首个基于深度学习的交易模型,尝试将GPU引入计算交易仓位。但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展,计算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渐显现。梁文锋因此意识到“量化投资的未来,是用技术让市场更有效率”。2023年,他创办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正式进军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并以其纯粹的技术理想主义情怀和杰出的技术型企业家才能,汇聚起一批初出茅庐、身怀绝技、不畏艰难险阻的青年才俊,最终通过锐意创新和开源开放,开辟出资源效率型的AI创新赛道,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对美国AI科技巨头的弯道超车。他曾经解释说,“很多人会以为这里边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商业逻辑,但其实,主要是好奇心驱动……对AI能力边界的好奇”。
纵观全球AI等前沿科技创新竞争的历史进程,几乎所有颠覆性成果都是由胸怀技术理想主义和发展愿景、富有创新精神的技术型企业家,如DeepSeek的梁文锋、OpenAI的奥特曼等创立的创业型组织或公司引领和推动的。OpenAI就是使命导向的研究组织,旨在开发能够造福全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许多媒体说OpenAI创建者是来自硅谷的6位杰出科技梦想家,受技术理想主义驱动。梁文峰说DeepSeek更像是一个研究试验机构而非一个商业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优先考虑的是能力而非资历,理由是“创新往往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不是可以刻意计划或教授的东西”,赋予才华横溢的青年人才以探索的空间和犯错的自由,允许团队成员基于好奇心和技术理想主义愿景大胆创新,而不急于追求商业变现。在他看来,“企业在初创和小微阶段,往往最具好奇心和创造力。好奇心就像珍贵的火种,弥足珍贵,整个社会都应该精心呵护,让创新的种子在适宜的土壤中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事实一再表明,创业型组织或创新型公司是前沿科技创新竞争的主力军、颠覆性科技创新领域的开拓者和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大学、科研机构通过基础研发、人才培养和战略性科技力量储备为国家前沿科技创新竞争提供重要支撑,但AI等前沿科技创新竞争的主力军一定是那些具有技术理想和抱负、守正创新的创业型组织或创业型公司。我国要在AI等前沿科技领域的创新竞争胜出,必须重视对具有技术理想主义和企业家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技术型企业家及其所创建的创业型组织或公司的培育和支持。随着包括DeepSeek-R1模型等在内的诸多前沿科技创新取得的颠覆性突破而掀起的科技创新浪潮的兴起、DeepSeek等创业型公司所产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及其促进的国家创新生态体系的完善,我国未来定会涌现出一大批像梁永锋这样的受技术理想主义驱动的技术型企业家,并孕生出一大批在前沿科技创新领域锐意进取的创业型组织或创业型公司,进而形成前沿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为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推动力量、谱写精彩乐章。
青年科技人才是前沿科技创新竞争的战略性资源
现代科技创新历史表明,AI等前沿科技领域创新竞争充满诸多不确定性,谁也无法事先预测哪一种技术路径和创新模式能最终胜出,也无法预测哪类企业或创新主体会成为未来的创新竞胜者,但无论如何,未来一定属于不被定义的年轻一代。那些敢于打破传统惯习和路径依赖、独辟蹊径、勇于创新探索的青年人才,总会在某些“不为人知”的领域“别出心裁”,以其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改写前沿科技创新竞争的规则、开辟前沿科技创新的新赛道,进而在前沿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一系列让世界“震撼”的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引发“现象级”的科技创新投资和科技创业浪潮。
美国的谷歌、OpenAI、xAI和中国的DeepSeek、云深处科技、群核科技、月之暗面Kimi和智元机器人等公司创始人及核心研发人员都是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的年轻人,美国Anthropic的联合创始人Christopher Olah甚至连本科学位都没有。在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创新竞争中,态度、情怀和理想比经验更重要。行业领域的资深专家可能因为“路径依赖”困境或各种因素考虑很难有“别出心裁”的创新之举,而富有探索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则因“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虽然可能会莽撞试错、遭遇失败,但也可能在不经意间开辟创新赛道,做出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DeepSeek的成功也体现了,技术型企业家所坚守的技术理想主义和开发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愿景与追求卓越的情怀,吸引了一批来自各行各业、初出茅庐,富有好奇心、技术理想的青年才俊,引导他们以大无畏的创新开拓精神,在最缺少成见和偏见的创业氛围中独辟蹊径,通过模型算法和工程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最具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
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前沿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和战略性支撑。前沿科技创新未来属于那些勇于追求技术理想,并善于打破常规、在不同行业和领域纵横驰骋的技术型企业家及其领导的青年创新团队。我国要在全球前沿科技创新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争取主导权,形成颠覆性的产业影响力和整体性的创新领导力,应该系统优化前沿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与创新人才成长的竞争生态,让一大批技术型企业家等青年才俊脱颖而出。为此,我们必须改革前沿科技研发资助和创新投资机制,通过多种机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担纲面向未来的、“异想天开”的、非共识性的技术研发和创新项目,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创建各种形式的新型科研机构或非营利性科研组织以及创业型公司,让遍布全国各地的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园区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前沿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成为各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试验的沃土和梦想实现的舞台。完善以知识发现和创新贡献论英雄的科技评价和人才奖励体系,创建面向前沿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竞争的“苗圃”和“雨林”,为更多的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创业公司以及更多的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出彩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参考文献略
【本文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北京市科协前沿科技伦理与公共政策智库基地首席专家和负责人】
责编:董惠敏/美编:王嘉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