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产业振兴 > 正文

全链突围激活要素 工业崛起撬动振兴

——四川南江县从贫困县到百亿产业集群的破茧之路

在四川省东北边缘的秦巴山区深处,一条“全链突围”的县域振兴之路正在改写着山区落后面貌。南江县锚定“工业兴县、制造强县”目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以“有效投资、有根产业、有持续税源”为工作导向,立足“9圈15链”产业布局,加速产业融圈建链,聚力打造“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在3389平方公里的绿水青山间,绘就了一幅从“一业独大”到“多链齐发”的产业升级画卷。

招商引资:从“荒坡”到“磁场”全链聚势赋能

站在南江县东榆工业园区的观景台上,目之所及是整齐的厂房与忙碌的流水线。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如今却成了资本竞逐的热土。“从项目签约到拿到施工许可,只用了17个工作日,比预期快了一半。”四川外在美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小云的感叹,源于南江的“企业幸福中心”。为让企业真正“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南江县首创集政策代办、要素保障、诉求响应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企业幸福中心”,推出“一企一专班”“政策计算器”等创新举措,从土地审批到用工保障全程“保姆式”服务,累计为企业解决用工、融资、土地等难题287件。

这份诚意换来的是投资热潮——三年引进189个项目、525亿元资本涌入,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翻两番……南江正用“全链条招商”破解着山区县面临的“转化之痛”,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的链式效应。

工业强基:从“资源沉睡”到“双轮驱动”的链式觉醒

在海拔1300多米的大河镇北极山上,总投资85亿元的华润风电项目风机已矗立山巅,年发电量达15亿千瓦时,足够满足5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这个西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山地风电项目,是南江清洁能源“强链”的缩影。随着三一硅能20GW光伏组件生产线落地、总投资76亿元的兴马抽水蓄能电站进入主体施工,南江正构建“风、光、水、储”多能互补的能源矩阵,预计2025年清洁能源产值突破50亿元,成为川东北绿色能源“新引擎”。

先进材料领域更是上演着“点石成金”的奇迹。全球领先的霞石提纯技术在乐坝工业园实现产业化;四川玻纤年产50万吨超细粉体项目填补了西南地区高端填料空白,产品广泛应用于华为等的电子元件封装。2024年,7个先进材料项目实现产值1.82亿元,带动本地2000余人就业。曾经只能卖原矿的霞石,如今加工成了附加值提升50倍的特种材料,“南江制造”正走进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生根,正是南江围绕“9圈15链”精准招商的成果,通过延链补链强链,让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创新破局:数字经济与医药健康的“无中生有”

在南江县东榆工业园区的智能工厂里,优必选教育机器人正进行量产调试,这些会跳舞、能教学的AI终端将走进中小学校。2024年,9个电子信息项目集中落地,创造了“三个月签约、五个月投产”的南江速度。卡车拉智能制造项目从签约到首台智能重卡下线仅用180天;外在美新型光电材料项目实现手机玻璃盖板本地化生产,破解了四川手机产业“缺屏少盖”的困局。当年,3个投产项目即实现产值7000万元,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预计到2027年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秦巴药库”核心区,南江县的医药健康产业正打通“种植-提取-制剂”全链条:肝素钠项目年处理猪小肠1000万根,产值突破2亿元;青钱柳茶深加工项目开发出降血糖功能饮品,带动全县20万亩青钱柳种植,1.2万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南江医药项目构建起“秦巴药材”转化闭环,2024年实现产值5.2亿元,西部医药健康创新高地初具规模。这些新兴产业的崛起,得益于南江县“一企一策”的精准服务,从项目洽谈、落地到投产的全周期保障,让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绿色增值:地理标志的“全链溢价”之路

在南江黄羊养殖基地,智能化羊舍里上千只“亚洲第一羊”南江黄羊正在孕育,这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品种,通过四川德健食品有限公司的低温分割生产线,变为售价298元/公斤的高端肉制品。作为全国最大的南江黄羊保种基地,南江县已形成“育种-养殖-加工-冷链”全产业链,年出栏量达50万只,带动2.3万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曾经“养在深闺”的山区肉羊,如今成为年产值过亿的“黄金产业”。而在金银花种植核心区,漫山遍野的“银花”经过有品生物的冻干技术处理,成为星巴克、喜茶的产品原料;年产200万吨功能饮料项目正在建设,预计单瓶饮料增值10倍以上。

在南江,10个食品饮料项目构建起“从田间到舌尖”的转化体系:核桃产业从卖坚果到生产植物蛋白饮料,良源食品开发出即食核桃仁;富硒茶变身茶多酚保健品。2024年,“南江黄羊”品牌价值达32亿元,金银花全链产值突破8亿元,整个食品饮料产业集群预计2026年形成30亿元产值,让“山区特产”成为都市餐桌的“香饽饽”。南江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龙头企业,激活本地特色资源,让地理标志产品实现从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商品的跨越。

文旅破圈:世界地质公园的“全域变现”

每年4月的光雾山,20余平方公里的杜鹃密林与200余平方公里的杜鹃疏林相互映衬,进入最佳观赏期,每天有上万辆自驾车涌入景区。而云顶茶乡的康养民宿早已一房难求,这个投资30亿元的文旅项目,建设了中医理疗中心、森林氧吧步道,年接待康养客群15万人次,人均消费超3000元,南江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了“幸福靠山”。刚刚建成的首部巴文化科幻舞台剧“幻享·米仓道”文旅项目,通过5D技术挖掘米仓古道、巴人文化等内涵,重现千年蜀道繁华,年增游客50万人次。2024年,南江旅游收入达68亿元,同比增长22.7%,文旅产业对GDP贡献率超过25%。

在赤溪镇西厢村,星空民俗露营基地成为网红打卡地,村民将老宅改造成“巴山民宿”,户均年增收5万元。南江的21个文旅项目构建起“四季有景、全时消费”的产业生态:春赏杜鹃、夏避酷暑、秋观红叶、冬玩冰雪,配套的索道、酒店、文创产业正在完善。南江县正从“过境旅游”向“度假经济”转型,世界地质公园的品牌价值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富民效应。招商引资带来的不仅是项目落地,更是文旅产业的业态创新,让生态资源真正转化为发展资本。

从“卖资源”到“卖链条”,从“等机遇”到“造生态”,南江的“链式革命”揭示出山区县振兴的关键密码:当招商引资与产业布局深度融合,当每个项目都能串起“上游配套-下游延伸”的生态,绿水青山自然能变成“金山银山”。如今的南江,正以每年新增30个亿元项目的速度奔跑,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山区实践中,书写着“全链条突围破局、全要素整合激活”的时代答卷。(南江县融媒体中心 王廷彬)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