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新思想 > 五位一体 > 社会篇 > 正文

发挥中医药作用助力银发经济发展

作者:韩 菡(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我国自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内在要求,不仅能够增进老年人福祉,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也有助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重视整体、注重“平”与“和”、强调个体化、突出“治未病”等鲜明特点,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银发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需求是老年人最急迫、最突出的需求。发展银发经济,一个重要方面是优化老年健康服务。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主张以养生为要务,认为可通过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根据不同体质或身体状态给予适当干预,以养神健体,培育正气。发挥好中医药作用,把老年健康服务的重心从后端向前端转移,促进疾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既有助于优化服务保障,也能够提高医药卫生资源使用效率,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服务需求。

丰富康养产品和服务供给。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发展银发经济需要丰富康养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中医药因其“简便验廉”的特点,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健康保障。近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持续提速,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4.2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馆基本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全覆盖,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方便看中医、用中药。同时,中药材种植、生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药材数量、质量得到保障,进一步满足了老年人用药需求。当前,中医药正以更加时代化、大众化的方式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助力银发经济发展。

助力推进健康产业发展。随着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推动银发经济扩容提质,发展多元产业,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场景,才能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比如,一些中医养生机构针对老年人冬季容易出现的身体虚弱等问题,提供中医体检、经络调理、艾灸、推拿等多种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养生方案,受到老年人的欢迎,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繁荣。当前,我国规模以上中药企业数和营业收入均占医药工业的1/4以上,中药材、中草药与中成药年成交额稳步上升。由此延伸出的健康产业,如药食同源产品、“中医药+康养”“中医药+文旅”新业态等,能够更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推动中医药在新时代不断焕发新生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了重要支撑。但与老年人的需求、与发展银发经济的要求相比,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能力仍需提升。比如,中医药在老年慢性病诊疗体系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健康领域的服务能力与覆盖范围有待拓展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为发挥中医药作用助力银发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要求落到实处,要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中谋划推进,推动中医药与银发经济协同发展。着眼于加快释放中医药多元功能和文化价值,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扩大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领域的应用,探索完善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发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等中医药服务。建立健全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以及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医药服务银发经济提供人才支撑。鼓励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与现代高新技术产品相结合,不断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形式、创新服务产品,培育壮大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产业。

[责任编辑:张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