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经济金融 > 区域聚焦 > 正文

辽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沈阳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石磊还有个身份——企业科技特派员,“我们为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研发的离子液体螯双金属催化剂,应用于二氧化碳转化碳酸乙烯酯装置,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约2亿元。”

2024年,辽宁向955家企业选派1003名科技特派员,帮企业解决技术、成果转化等需求1546项;今年2月底,辽宁本年度首批813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再出发,奔赴企业研发一线。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辽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夯实融合基础,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不久前,辽宁滨海实验室准固态锂离子电池研究团队突破关键技术,大幅提升准固态电解质膜性能。“实验初期缺乏相应条件建设实验产线,辽宁省、大连市政府积极协调,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实验室研究员张永光和团队正忙着搭建中试生产线,加速产业化进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滨海实验室主任刘中民说,实验室在人、财、物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可自主选聘科研、管理等人员,实验室自主部署的项目可以直接列为省级科研项目,“我们已部署各类科技攻关项目50项,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赋予选人用人、经费使用等自主权,以全新体制机制组建的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滨海实验室、黄海实验室,目前已集聚科研人员698人、推动在辽宁转化科研成果181项。

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利器。辽宁累计投入11亿余元,3个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大连先进光源”进入系统调试阶段,“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申请26项发明专利,“海洋工程环境实验与模拟设施”大型设备进入现场安装阶段。2024年,辽宁研发投入强度创10年来新高。

——聚焦融合关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走进辽宁首家制造业“独角兽”企业——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调试车间,飞轮转速高达每分钟4.1万转。“我们掌握了高速磁悬浮储能飞轮整套技术体系,取得国内外专利90多项。”公司董事长张庆源信心十足,“去年公司‘摘’得沈阳市‘揭榜挂帅’项目,获得1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搞研发更有底气了。”

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实施“揭榜挂帅”政策试点、联合大院大所大企共建专业孵化器……辽宁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壮大工程,2024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6206家、高新技术企业1625家、“雏鹰”“瞪羚”企业940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

——拓宽融合途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高温将金属熔为液体,再气雾化,制备出微小的金属粉末颗粒……辽宁中科博研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真空感应气雾化制粉设备顺利通过热试,制备的3D打印专用金属粉末,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

辽宁推广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专利技术出资入股,和公司合作进行成果转化。”公司董事长张宏伟介绍,去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

不断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辽宁推动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链。2024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540.8亿元,同比增长17.8%。

2024年,辽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收占全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比重首次超过1/3。“我们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实现动力变革、动能转换。”辽宁省委书记郝鹏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3日 01 版)

[责任编辑:陈慧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