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理论前沿 > 深度原创 > 正文

加大力度促消费扩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

作者: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发现》杂志社社长,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 王海平;顶端新闻特约专家 常战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加大力度扩内需促消费、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于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激发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巨大内需潜力,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做强国内大循环

市场是资源配置方式,是消费的重要载体,是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202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引擎主动力,是我国稳定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和抵御外部冲击的坚实依托。同时也要看到,国内需求不足、消费潜力释放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更是实现消费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基础性保障。必须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供需高效匹配,畅通国内大循环,有效提振消费,夯实消费高质量增长基础,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

在产权保护方面,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产权保护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要不断完善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明确和统一行政执法标准,切实推进执法司法活动依法规范进行,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着力推进政务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财产征收征用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各项制度,同时防止利用行政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侵害经营主体权益,合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

在市场准入环境方面,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集中体现。实施全国统一、内外资协同的市场准入制度,依法科学确定市场准入规则,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建立与放宽市场准入相适应的综合监管体系,完善相关信息公开机制,全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推动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觉、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格局。

在公平竞争方面,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公平竞争制度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保障,是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基础,对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至关重要。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着力破除妨碍统一大市场的地方保护、市场分割、行业垄断等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妨碍经营主体公平准入、影响经营主体公平竞争、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动的“内卷式”竞争,着力营造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市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保障各类经营者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在信用制度建设方面,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和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从统一规范、强化协同、加强监管三个方面持续推动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健全完善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统一制定兼容各领域的信用修复规则,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和治理机制,鼓励失信主体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切实提升各类主体的信用参与感、责任感和获得感。推动社会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夯实社会信用体系数据基础,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市场化社会化水平,推动形成守信践诺的良好社会风尚。

加大力度促消费扩内需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消费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也关系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国内大市场,应当进一步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加大力度扩大内需,打开消费市场新空间,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断夯实中国经济发展根基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居民收入是促进消费持续增长的关键。坚持就业优先,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通过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扎实解决拖欠账款问题等多方面举措,全面促进城乡居民增加收入和消费持续增长,努力让城乡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从生育、教育、医疗、养老和重点群体生活保障五大方面着力,将资源更多投向民生领域,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医保和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医疗养老保障能力,加强对低收入人群、失业人员和失能老人的帮扶,保障重点群体基本生活,加快外来人口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切实缓解城乡居民养育、教育、医疗、养老刚性支出压力,进一步增强消费能力、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消费需求。 

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加强财政、税收、金融等促消费政策协同联动和工作协同,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扩大对外开放、对内放开,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在保障基本民生服务消费的同时,推动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升服务品质、改善消费体验,更好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提升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影响力。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通过服务品质提升、文化创意融入、IP品牌开发等方式,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深入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低空经济等新型消费,开辟高成长性消费新赛道。通过外贸产品内销、外贸代工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内外贸标准融合等措施,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扩大国内外市场影响力。

改善提升消费环境。从劳动者休假制度落实、消费环境改善、城乡消费设施提升三个方面着力,完善质量标准、信用约束、消费维权机制,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城乡消费升级,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增强消费者信心。清理市场准入壁垒、减少消费限制,通过放宽消费限制、简化审批流程、提升监管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增长。

[责任编辑:曲统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