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社会治理 > 理论前沿 > 正文

以“廉动力”促进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

村级权力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群众关注度高、感触深的公权力。村级权力运行不规范、监督不到位、决策随意性大等问题不仅影响和啃噬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还会制约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监督规范村级权力运行,既是营造乡村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基层治理的主要抓手,更是确保惠民政策落地、维护群众利益的纪律保障。

厘清权责边界,将村级权力“亮晒”出来。让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是防范“微腐败”的“第一道防线”。要积极会同组织、财政、农业农村、社保、民政等职能部门,对村级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分类,制定村级权力清单、干部履职清单、村“两委”干部履职负面清单,明晰“可为”范畴和“不可为”边界,并保持动态更新,让干部时刻知道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防止权力跑偏,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同时,借助“基层小微权力一点通”平台,将村里大事小情进行常态化公开,不仅让群众知道办事找谁办、怎么办,还能同步监督村干部履职尽责,让村级权力在监督中规范运行。

推动监督下沉,将村级权力“约束”起来。对村级权力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群众监督太难”的困境,推动监督下沉,是破解这一困境的一个有力举措。纵向上,将日常监督延伸到群众“触手可及”的地方,通过一线走访、拓宽信访渠道等方式,向群众全面收集违纪违法问题线索,让违纪违法者没有了空间,也让妄图腐败者断了念头。横向上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协同监督,多维度、全方位收集村级权力运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有的放矢制定监督方案,通过嵌入式、点穴式等一线监督方式,实现权力寻租“零空间”,真正让村级权力用来为群众服务。

用好制度戒尺,将村级权力“规范”起来。面对村级权力边界模糊、监督乏力等痛点,必须以制度创新扎紧权力笼子。用好“三重一大”集体决策、“三资”管理、“四议两公开”等制度,着力对村干部用权进行规制,让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等形成基本相互制衡、相对闭环的行权路径,为村级权力运行竖起纪律屏障,重拳出击形成高压态势,让村级权力贪腐无所遁形。此外,还需从建立常态化村干部廉政教育机制入手,通过深入开展党纪法规宣讲进农村、通报曝光村干部违法案例等工作,引导村干部把纪律规矩立起来,守住廉洁底线。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再小的权力也要关进制度的笼子,要不断完善村级权力监督体系,规范村级权力运行,让基层党员干部时刻感受到监督就在身边,以“廉动力”促进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丘北县纪委监委 王灵惠)

[责任编辑:李玮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