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员干部的品德修养,特别是为政之德,是立身之本、从政之基、治事之要。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党员干部当以“日日精进”的自觉、“如履薄冰”的清醒,将修政德作为必修课、终身课,做到以德铸魂、以德润行、以德固本,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精彩篇章。
以明大德铸魂立身,把牢政治方向。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中国共产党人的政德观,首先体现为坚定的政治信仰。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不治服风沙,就让它把我埋掉”的谷文昌,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行动诠释了“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新形势下加强政德建设,应当牢牢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主线。健全常态化理论学习机制,用好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载体,持续巩固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常态化开展“政治体检”,通过党性分析、过好“政治生日”等机制,重点消除知行脱节、表里不一的“伪忠诚”、理想信念的“口号化”,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在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中立住脚跟。
以守公德立心处世,厚植为民情怀。守公德绝非抽象概念,而是体现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点滴中。现实中,少数干部重表态轻落实、重“痕迹”轻实效,表面看是作风问题,实则折射出政德修养的偏差。树牢公德,就是要坚持人民至上,把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融入一言一行,以优良作风更加有力有效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健全实绩评价体系,将基层治理、信访维稳等一线实践作为政德考核“试金石”,既看发展成果,更看民生改善,既听上级评价,更重群众口碑,让党员干部在进千家门、解百姓难中端正为民初心。
以严私德修身固本,筑牢自律防线。私德绝非“小事小节”,党员干部的每一次抉择都映照着党性、原则与人格。不少违纪违法案例表明,一些干部最初也是“好苗子”,却因放松自我约束,最终陷入腐化深渊。私德不修,犹如大厦基石松动,终将倾覆。因此,必须筑牢私德防线,时刻绷紧纪律规矩之弦、常怀律己之心,把住小节、严守底线,防止“温水煮青蛙”式的腐蚀,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做到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要深刻汲取反面教训,常以“反面典型”为鉴,从他人的错误中警醒自己,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同时,私德建设还需制度护航,要健全谈心谈话、提醒函询、批评教育等制度,对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及时提醒,防止“小管涌”沦为“大塌方”。
(作者:袁鸿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