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盘活农村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部署,深刻揭示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内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要坚决扛起抓乡村全面振兴政治责任,推动组织、人才、产业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真抓实干、久久为功,铆足干劲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点亮红色引擎,推动“有人治村”变“能人兴村”。党的组织优势是凝聚强村富民合力的关键所在,首先是要选好人、用对人、育强人,推动村党组织带村增收、带民致富。以头雁队伍建设为主抓手,拓宽视野“选”,采取从现任优秀村“两委”干部中“留”,从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请”,从社会能人志士中“招”等方式,储备一批“服务型”优秀后备村干。精准选拔“用”,探索建立致富能人跨村任职机制,结合村支“两委”换届,调整年龄偏大、学历较低、能力不强的村“两委”成员,选配有能力、有干劲、年轻化的村“两委”班子,加大选拔“开拓型”村党组织书记力度。对标补短“育”,丰富“理响茅村话担当”“书记讲堂”等载体,大力实施思想领航计划、导师帮带计划等培训计划,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培育“复合型”村干部,通过探索构建选拔任用、教育管理等机制,培养一批有本领、能担当、活力足的农村党组织干部队伍。
突出人才支撑,引导“一花独放”变“满园春色”。人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密码”。农村有了人才,好比沃土有了活水。当前制约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因素就是人才匮乏,只有落实引育并举,既让“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也要“本地的贤才善治业”,不断厚植乡村振兴人才之林,才能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崭新画卷。深挖本土贤俊,搭建政策宣传矩阵,组织乡镇干部开展 “本土人才大普查”,重点关注民间手工艺人、种植养殖能手、农村电商达人等,为乡镇人才培养与使用提供数据支撑。虹吸外来人才,围绕乡村全面振兴需求,建立回引人才“清单”,动态管理人才信息库,做到“底子清、情况准、去向明”,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联络方式,通过政策吸引、机制创新等方式,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乡贤等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完善奖励机制,提供启动资金、场地设备、技术指导等全方位资源支持,畅通社保落户、住房医疗、子女随迁教育等渠道,全面提升人才归属感幸福感,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壮大特色产业,促进“本土优势”变“品牌故事”。壮大特色产业关键是把“特”贯穿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全过程,赋予乡村产业更多科技属性、文化内涵、绿色特质,擦亮特色产业“金字招牌”。立足现有资源,调研市场新需求,梳理镇域农业资源“一张图”,通过电商直播、产业融合、品牌建设宣传等多项措施,讲好茅村葡萄、莲藕、冬桃等特色农产品故事,推动品牌价值提升。深入挖掘本地汉文化和人文历史底蕴,推动文旅产品穿成串、连成片,打造“一村创一品,一品带一方”的致富增收新赛道。加强对本地农民的培训,提升其品牌意识和营销能力,通过科技赋能和创意加工,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有效衔接,发挥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推动作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插上“数智翅膀”。(作者:徐传武,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党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