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更是关乎民生福祉、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霍州市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聚焦精管细治,以党建“穿针”、治理“引线”、服务“织网”,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让城市党建本色更红、治理成色更足、服务底色更暖。
党建“穿针”,画定红色经纬
强化组织领航。健全“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成立20余个实体小区党支部,结合楼栋分布、网格划分情况组建楼栋党小组,推选党员中心户100余名,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搭建阵地守航。构建市、街道、社区(小区)“1+8+N”党群服务体系,通过盘活闲置物业、整合各类资源,因地施策打造小区党群服务站50余个,站内政策咨询、学习交流、文艺活动、纠纷调解等功能一应俱全,成为居民有事共商、困难共帮、风气共育、党课共学的开放式“解忧驿站”。
优化队伍护航。聚焦社区工作者和小区党支部书记治理能力提升,成立社区实训基地,围绕“以学促干、以训代练、以考促进”,多渠道充实优质师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实践模拟、现场观摩、集中研学等方式赋能社区小区治理。
治理“引线”,串联共建脉络
居民自治激活力。突出居民在小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小区)、业委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实施“支部统筹协调、业委会具体实施、居民主动参与”的小区自治工作模式,推行“党员带头、居民配合、双方共管”的“酬金制”物业管理模式,引导小区居民从“居住其中”转变为“参与其中”,激活治理动能。
多方共治聚合力。广泛吸纳100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新兴领域党组织负责人担任街道“大工委”、社区“大支部”兼职委员,市直机关与社区落实共驻共建项目140余项,定期组织相关单位、业委会、物业公司、网格员、志愿者开展联席会议,多方共商解决各类急难愁盼问题,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
平台智治增动力。探索“智慧文庙”等社区智慧信息平台建设,整合事件上报、风险维稳、环境保护、道路安全巡查、辖区安全巡查、危害排查、消防安全巡查等功能模块,上线“资讯”“提问”“随手拍”等栏目,准确收录所有党员和所属网格信息,实现用“智力”解放“人力”。截至目前,小程序已上传各类信息资讯近500条,解决民生问题60余项,群众满意度达95%。
服务“织网”,编织幸福图景
党员“嵌入式”服务。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工作,推行在职党员服务积分管理制度,创新实施“微心愿+三清单”服务机制,3000余名在职党员到小区报到,包联特殊人群1200余名,将“三张清单”变成了居民的“幸福账单”。积极引导新兴领域党员发挥“移动探头”作用,第一时间“随手拍”并在微信群内进行反馈,成为助力基层治理的“新”力量。
诉求“闭环式”办理。依托小区党群服务站、凉亭、小广场等阵地,广泛推行“说议决办督评”居民议事工作法,汇集邻里“智囊团”协商共议小区问题,搭建“邻里荟下午茶”“滨河家园”等说事议事平台。截至目前,开展说事议事近300次,办结事项240余件,实现居民诉求在小区发现、问题在小区解决。
群众“沉浸式”体验。霍东社区推动辖区医护人员签约成为家庭医生,开展上门巡诊1300余人次,让老年人有实实在在的“医”靠;众康社区选聘优秀教育工作者担任儿童指导师,为青少年儿童进行课后辅导,定期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心理健康引导、手工绘画制作等活动;前进社区组建关爱帮扶志愿队,为残疾家庭安装配备墙壁扶手、卫生间洗澡椅、发光门铃等无障碍设备,全力打造“夕阳”更红、“朝阳”更艳、“暖阳”更美的幸福社区生活圈。(中共霍州市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