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大国新村
首页 > 地方要闻 > 基层治理 > 正文

三措并举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基层治理如同参天大树的根系,深植于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末端环节”,更是感知社情民意的“末梢神经元”。我们要以系统性思维疏通治理“毛细血管”,用创造性实践打通服务“末梢循环”,让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党建引领强根基,锻造治理“主心骨”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定盘星”,关乎治理方向不偏、群众根基稳固。必须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组织向网格、小区、业委会延伸,构建“党组织领导、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治理架构。通过规范民主议事制度,完善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机制,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深化“党员责任区”“先锋示范岗”建设,引导党员在老旧小区改造、环境整治等工作中亮身份、解难题。基层干部应厚植“泥土气”,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院坝恳谈会”,将党的政策宣传到户、服务落实到人,真正把基层党组织打造为凝聚群众的“红色堡垒”。

多元共治聚合力,延伸服务“半径”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转向“协同联动”,是破解资源分散、效能低下的关键路径。面对群众诉求多元化、矛盾复杂化的新形势,仅靠行政力量“大包大揽”已难以适应治理需求。需构建“一核多元”治理体系,搭建“网格议事厅”“阳光问廉”等协商平台,完善“问题收集—分类交办—跟踪反馈”闭环机制,确保民意“上得来”、政策“下得去”。推动社会组织、乡贤能人、志愿者等力量深度参与,建立矛盾调解“人才库”,培育“法律明白人”“邻里调解队”,实现“小事现场调、难事联合解”。同时,探索“积分制管理”“红黑榜公示”等激励机制,将志愿服务、环境维护等纳入积分兑换,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共治格局。

数字赋能增效能,激活智慧“末梢”数字化是破解基层治理“人少事多”矛盾、提升精准服务能力的必然选择。随着“指尖办事”“云上生活”成为常态,传统治理模式面临响应迟滞、供需错位的挑战。需推进党建、综治、民生等网格“多网合一”,构建“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的智慧治理平台,实现信息采集、事件处置、民生服务“一网通办”。加快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推动养老认证、医疗报销等高频事项“指尖办”“就近办”,破解“数字鸿沟”难题。针对老年群体,开展“智能设备进家门”培训;面向青年群体,开发“线上议事”“云上监督”模块,让科技既提升治理效率,更传递民生温度。

(作者:吴智洋,浙江省桐乡市乌镇镇元丰村选调生)

[责任编辑: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