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12月下期 总第 542 期 2016年12月30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不忘初心, 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对民族工作、对口支援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扎实工作、勇创新局,推动“十三五”时期全国民委系统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再上新台阶。

特别策划

2016最具价值100观点

2016年是注定要被历史铭记的一年。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召开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这一年,全面从严治党再添重要抓手,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这一年,我们立下扶贫攻坚的军令状,精准扶贫,“扶贫”又“扶志”;这一年,中国成功举办杭州G20峰会,让其成为“行动队”而不是“清谈馆”……伟大的实践造就着先进的理论,先进的理论指导着伟大的实践。这一年,理论观点的碰撞、交锋随着时代的脉搏,呈现多元、激烈、精彩纷呈的景象。

2016习近平总书记备受关注的10个重要论断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各级党组织要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健全完善制度,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狠抓执纪监督,养成纪律自觉,用纪律管住全体党员。

2016理论界富有创见的60个名家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是自然形成的,有其历史依据、实践根基和理论基础,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2016颇具争议的10个观点

2016年8月下旬开始,产业政策之争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先是张维迎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发表演讲,主张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林毅夫随后发表文章,针锋相对地指出落后国家如果没有产业政策,不可能追上发达国家。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加入这场关于政府产业政策的大讨论之中。

2016海外看中国的10个观点

美国正面临相对的衰落,之所以这样说,是相比中国的崛起,美国的相对衰落会有个长期的过程,但这一趋势将会持续下去。这种衰落并不是因为中国与其构成了竞争,而是源于美国的内部矛盾,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人民论坛2016年度 引用率最高的调查类观点

越是大国崛起的关键历史时期、重要时间节点,越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离不开引领时代的领袖人物。

热点述评

提高党员修养,习总书记提了哪些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共产党员修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有一系列新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员修养的理论和方法,抓住了在党长期执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修养的突出问题,确定了新时期党性修养和标准、重点和途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和长期的指导意义。

领导干部必备哪“几把刷子”

在中国的语境里,“几把刷子”是本事和能力的象征,所谓当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几把刷子”,即试图探讨当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从历史维度来看,当今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几把刷子”,包括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持之以恒的服务意识、坚持不懈的学习意识等。

“专才”型领导干部还需“内外兼修”

“术业有专攻”,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导致不少领域的专业型领导干部缺乏。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是领导干部“谋事创业”的重要前提。提升领导干部的专业素养,迫在眉睫。

公民网络参政助推政府治理升级

随着互联网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公民网络参与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影响与制约作用不断凸显,政府管理正向良性发展的方向迈进。但是,公众网络参与也存在机会不均衡、参与非理性等问题,需要进行合理引导,确保公民网络参与的良性发展,同时加强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

社会治理

怎样还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欠账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行不通,要树立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的新道路。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经济健康发展和环境有效保护的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历史逻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对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目标的深化。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生态发展实际提出的,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的生态思想不尽相同,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生态思想理论。

绿色发展让经济增长与碧水蓝天相伴

绿色发展理念突出反映了党对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目标的深刻认识,成为缓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指引。绿色发展理念离不开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四大发展理念的辅助,绿色发展理念的实施,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共同促进,形成主体联动机制。

以财政补偿机制助推生态农业发展

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是我国农业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偿机制,按照财政补偿原则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强财政补偿资金的监督管理。

“美丽中国”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守护——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例

面对资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生态文明的建设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现代经济发展。在现代经济区的建设中,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为例,要想提高当地生态文明的建设水平,就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满足中原生态区经济建设需求,提高建设水平。

建设“民生政府”: 提高改革“获得感”的关键

当前民众改革“获得感”钝化是民生发展的相对滞后性、相对不公平、相对不协调造成的。只有把民生持续改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把民生公平改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落脚点,把民生协调改善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树立“共享发展”的“民生政府”理念、建立“科学法治”的“民生政府”体制、强化“公共服务”的“民生政府”职能,建设“民生政府”,才能让民众对改革有“获得感”。

和谐社会需要法律“护航”

法的价值是法律对人的作用、效用、功能或意义,二者通过实践加以结合。用“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统摄,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为目标,从而去体认并弘扬法律在平等、效率、文明等方面的价值。这对构建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公共政策如何避免陷入“伦理困境”

公共政策的实行必须注重民族地区的稳定,还要注意在全方位尊重各方利益的前提下,继续坚持公众利益至上的伦理导向。民族地区之所以陷入了公共政策的伦理困境,主要是未能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因此,在社会转型期间,应当尽量平衡民族地区利益主体的多样性及利益要求的差异性,减少民族地区利益和矛盾冲突,推动社会共同进步。

财经聚焦

2017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凭什么

2016年的中国经济无惊无险,稳中有进。在2016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2017年应当继续推动去传统产能过剩、去无效供给库存、去企业成本、补新兴产业发展短板等结构性任务的落实。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对产业政策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我国需要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上,做到“三去一降一补”。

发展电商经济的“喜”与“忧”

电子商务这种新兴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蓬勃发展,为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而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经济发展尤其是传统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使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如何解决其带来的问题,是现今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大数据将给电商发展带来哪些改变

在现如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境况下,如何利用好大数据采集、处理信息等技术为电子商务寻找新型服务模式,成为当前经济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基于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与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聚焦大数据背景下其服务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使电商服务领域大数据的运用不仅能够主导企业发展方向,更能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动力

创新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推动力量,是当前各领域建设的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强调创新发展要突出整体性,以此推动各领域的协调发展。新形势下,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重点发挥科技创新的带动作用。

中国民间科技缘何陷入“创新乏力症”

“双创”战略下,我国民间科技创新面临着科研经费不足、科研创新者缺乏团队精神与科研成本转化率低等问题。为了推动我国民间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需从政府、民间创新者、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出发补齐短板,政府、企业与个人多方协作,发挥民间科技创新的作用,共同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成。

如何引导民间金融市场发展

近年来,我国民间金融市场规模日益壮大,与此同时,我国民间金融市场领域频繁发生民间借贷纠纷、非法集资等问题。面对我国民间金融市场监管的困境,应健全我国民间金融法律法规,为我国民间金融市场的监管提供法律保障。

打造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升级版”

中亚地区可再生能源储量丰富,但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尚显不足。同时,各国对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较强的动力,有较强的对外合作意愿。而当下,中国正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合作,可再生能源合作可成为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重要领域。因此,中国与中亚各国应在制度建设、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服务等诸多方面进行战略构建,实现能源优势互补。

法治视点

《网络安全法》: 互联网治理的总动员令

《网络安全法》是中国互联网治理经验的总结,是中国治理互联网的理念展示,也吸收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互联网治理的成功做法。其生效实施,不仅将开启中国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立法的新时代,也将对全球互联网治理产生重要影响。

网络立法需处理好哪三对关系

随着微用户群体的日益壮大,互联网立法成为维护网络安全与稳定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安全问题具体表现在知识侵权、隐私泄露和网络诈骗等重要方面,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互联网立法时,应处理好公众权益与个人权益、隐私保护与信息利用、网络市场与网络制度这三对关系,以规范互联网参与主体的行为,维护网络微社会的稳定。

法治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公民法治观念的增强

法治社会的构建,不仅是国家对法律法规的制定,也是公民自我对法治的认同和追求。公民法治观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直接关系到法治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我们要完善民主制度,加强法治建设,努力发展经济,转变法治教育方式,促进公民法治观念的养成。

域外观察

卡斯特罗去世后,古巴将何去何从

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去世后,古巴国内格局将会出现四个可能的变化是:领导班子新老交替更加迫切地提到日程之上,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势在必行,改变思想观念和加强思想教育任重道远,外交政策的调整迫在眉睫。

国外政府如何巧用推特开放政务

国外政府机构在采用推特时,虽然会顾忌到推特传播的不确定性、安全性、隐私性等问题,但是依然会选择使用推特作为信息发布平台的补充,与公众联系以便建立更加个人化的关系。

欧盟怎样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借鉴欧盟经验,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法律框架,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完善。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采取统一管理模式,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则采取多部门共同负责的模式。借鉴欧盟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制度的经验,我国可采取各环节分别由单一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的模式。

中国经验

“质量党建”促全面从严治党基层落地

质量党建意在强调党建工作质量化、清单化、标准化,强化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化、党建评估科学化水平,推进党建项目认领制,提升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核心能力。深圳市罗湖区通过实施质量党建,核心目的是从制度上保证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顺利开展。

推动党内政治生活趋严趋实——江苏丹阳党建规范有序、成效显著

近年来,江苏丹阳市建立市、镇、村三级党建责任清单,搭建党员讲学、考核两个平台,强化书记党建看齐行动、六类特色党课、党员政治生活小屋这三个抓手,在进一步加强党内政治生活严实落地,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以张家口为例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在新形势下顺应城乡党建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不仅要勇于打破传统的城乡分割的基层党建结构,更要通过统筹城乡人才资源库,构建城乡一体的人才发展规划,完善党建资源共享机制,搭建城乡教育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城乡结对共建模式,最终实现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构建。

特色小镇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辽宁省建设满族文化特色小镇的规划策略与实施机制

我国推进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辽宁省按照“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以特色小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举措,建设一批东北风情浓厚、满族文化鲜明的特色小镇,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马克思主义研究

马克思社会观的重大突破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社会概念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含义:首先,马克思在对市民社会的深度剖析中发现了私有财产的社会性质及其运动,从而赋予其社会概念以及解放的意义;其次,社会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因而是一个总体性的范畴;再次,作为人和自然之统一的社会又是一个历史的生成过程,对唯物史观的提出具有奠基意义。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脉络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赋予了“意识形态”概念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解读;列宁的“科学意识形态”概念的提出,则从根本上消弭了马克思界定的意识形态虚假性本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意识形态特征的冲突,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更加科学与准确。

中外思潮

民粹主义思潮的表现形态与有效应对

民粹主义是对社会不平等的一种反映,是主张社会绝对平等的一种思潮。表象上,民粹主义不仅对内而且对外。对内,民粹主义以反精英主义和反智主义方式表达诉求,如仇官、仇富、仇精英,诉求的是平等、公平正义;对外,民粹主义与民族主义合流,即以排外、仇外为指向的狭隘民族主义。但对外只是民粹主义的表现形式,对内才是其实质性的诉求所在。

欧洲极右民粹主义政党是怎样兴起的

极右政党的一个重要策略,乃是采用反体制的民粹主义。这一策略可以为极右政党树立一个形象:既反对民主选举产生的精英阶层又不显得反民主。

思想舆情

当前中国中产阶层意识形态特征及其网络聚像

当代中国的中产阶层,正在形成相近的自我评价、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心理特征,表现出一些独特的意识形态特征,并以其消费能力、文化资本和价值观导向,在现实社会中发挥作用。

高校思政课如何传递“接地气”的好声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门知识体系、学科体系,也是一种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是德育和智育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因此,在内容建设上应牢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方面正确把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属性,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其必要的学术依托,从而为培养一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础。

文化育人为大学生补足“精神之钙”

“建设一流高职院必要有一流的高职院校文化”,已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共识。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人文教育恰恰是短板,文化育人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是对灵魂的塑造。

专题研究

青年创业星星之火如何燎原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激发中国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充满激情的群体,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天然的生力军。 近年来,在“双创”大潮的引领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创业创新已经在广...

哪个群体的创业热情最高——关于创业者心态与群体特征的调查分析

创业心态是大众创业的重要基础,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国家创新,依赖良好的集体心态。目前我国“新型创业者”群体依然有待扩大,还不能有力地支持经济社会转型的实现。未来的创业政策要进一步激发青年的创业和创新活力,改善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风险。

大学生要敢于做“创业弄潮儿”

大学生作为善于接受新事物、勇于创新的群体,在经济新常态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发挥个体的聪明才智,开展自主创业。这不仅利于破解就业难的现实课题,也为超越自我、更好奉献社会开辟了新思路。

如何帮青年人才圆“创业梦”

在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重要历史节点,青年群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对未来技术人才缺口进行分析,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够对未来岗位的稀缺与发展程度起到预先估算的效果。要鼓励有志创业群体采用“休学创业”形式、建立高校长期的“智力支持”服务、以及通过政策和帮扶措施持续跟进,为青年群体搭建更好的创新创业平台。

大学生就业难题何解

高校扩招的实现,将我国高校教育推向了高峰,大众化教育的到来意味着教育资源稀缺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每年高校毕业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高校教育面临的现实考验。

人民智库报告

中国公众的文化自信指数调查报告(2016)

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围绕中国公众“文化自信”现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2016年度“中国公众文化自信指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中国文化认知、情感认同、行为倾向以及影响因素等。试图通过本次调查来呈现当前中国公众文化自信状况,摸清影响公众文化自信的可能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公众文化自信的政策建议。

文化纵横

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整体论,体现了政治家、战略家高度的“文化自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在当代,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迅猛发展,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如何向西方展示中国发展的美丽画卷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宣传理念。在新时期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关系到中西文化交流的互动,影响着中国与世界合作关系的构建,也与我国国际形象的塑造有密切关系。新时期,我国在讲好中国故事上面临一些困境。因此,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通过一定的手段打造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传统文化怎样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文化是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更好地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创新、发展,有助于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增强整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东北民俗文化的戏谑表达——以东北农村题材影视创作为例

文化思潮的冲击,使东北民俗文化从被边缘化转为质疑主流文化的媒介,为东北民俗文化提供了新的生存语境,促进了本土文化的影视创作。东北农村题材剧目以影像为基点,在元叙事语境的解构和民俗的审丑与狂欢中戏谑表达东北民俗的伦理价值,探寻大众娱乐化过程中民俗由“俗”而“雅”的基准,提升影视创作的艺术水准。

文艺评论

习近平眼中的经典作品什么样

“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给出的三个必须具备的品质,其中既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体现着中华美学精神;也包含着新时代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鬼斧神工”般的摄影手法如何练就

面对全民摄影、全社会摄影的时代大潮,发掘和弘扬民族艺术创作中多感互通的艺术通感,将有助于解决人们摄影“进门容易提高难”的困境,使之在认识能力、表达能力上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飞跃,为摄影创作开拓一方展翅翱翔的新境界。

中国杂技,“技”中有“道”

无论是传统杂技还是现代杂技,中国传统哲学的运思与影响俯拾皆是。一方面,通过身体动作与剧情设置的“技近乎道”,呈现出东方哲学的智慧、美学与生命态度,拓展了世界杂技艺术的审美空间与精神构造。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更多丰富的智慧与观念,是中华诸多艺术永远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

“丑书”中的“真”与“善”

“丑书”或与“美”的形式、理念相悖,属于真正的“丑”;或不乏创变的探索,丑拙中见追求,“丑”中见“美”,成为美学意义上的“丑”。

读史杂记

唐朝“下情上达”畅通镜鉴

有唐一代,承自于上古时代的登闻鼓、肺石等制度,在解决民间冤案、滞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形成于武则天时代的“投匦”制度,更是密切了统治者与下层民众的联系。这些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助于政府的公正廉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清朝政府如何维护海洋秩序

清朝政府对出洋船只的管理可谓处处“有法可依”,对海洋秩序的维护和海洋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事出洋贸易和采捕的商渔船只在不断完善的海洋管理制度中不断进行调适,海洋社会经济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