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8月上期 总第 565 期 2017年8月14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突出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切实加强党内监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形成了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党建理论体系,引领全党开辟了管党治党建党的新境界。

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不仅靠党旗前的宣誓、靠纪律规矩约束,还要靠不断学习、研究、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面对现实、分析问题,不断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将自己打造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7•26”讲话学习专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篇章

7月26日至27日,党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实践经验,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的“7·26”重要讲话,是对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持续不断地艰苦奋斗所取得的成就的高度评价。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此,我们必须要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让我们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子子孙孙持续接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科学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强调:“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角度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判断。 从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和最...

党为什么能不断创造奇迹

改革开放近40年的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成功实践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我们党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与时俱进和辩证统一。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从战略高度认识党和国家的行动纲领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要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把握奋斗目标的系统性,从把握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提高预见性,从回应时代和实践问题中发挥创造性。

我们凭什么“强起来”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强起来”的时代新起点上,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呼应“强起来”这一时代主题。我们党要围绕“强起来”进行理论创新、理论突破和理论飞跃;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要以“强起来”为主旋律,创造国家强大起来的新辉煌,谱写国家强大起来的新篇章。

凝聚和统一全党思想的政治宣言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的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解决中国所有重大问题。我们搞社会主义,脱离中国国情就一事无成。无数事实和长期探索表明,社会主义在特定的国情下进行特定的路径与模式选择,才能落地扎根、务实有效而取得成功。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新指引,给全体党员、全体中国人民确立起我们在新阶段的奋斗目标。

特别策划

廉政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 反腐倡廉战略思想 廉政文化与中 国梦高峰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筑牢领导干部“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是反腐倡廉的最高境界,必须...

廉政文化建设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倡导和树立廉政文化,事关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尤其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人民论坛杂志社等主办“廉政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目的是为了促进廉政文化建设、阐发其重大现实意义,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作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

廉政文化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载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 很荣幸作为联合主办方与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一道组织这次高峰论坛。受蔡宁检察长委托,我首先代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和论坛组委会,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朋友莅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新阶段腐败问题的严峻形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形成了系统的反腐倡廉战...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体系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各位朋友: 今天论坛会议的主题,聚焦于“廉政文化”。我想,我们大家一定都能很自然地感觉到,这一主题与全面从严治党密不可分。7月17日,王岐山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届党中央管党兴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政治成就。”在谈到巡视这一战略性制度安排时,他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其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

建设廉政文化必须反对腐败文化

科学界定和建设先进的廉政文化 廉政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倡导、坚持廉洁从政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制度体系和行为准则。任何从政行为,都受着一定文化的支配和制约。这种文化就像物理学上“场”的概念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时时刻刻存在于从政行为的周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廉政文化的建设,把廉政文化建设作...

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逻辑与历史使命

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高峰论坛,我主要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与中国梦的关系讲三个问题。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逻辑。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根本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的根本主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国梦可以在“四个伟大”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框架当中来思考。 “四个伟大”指的是伟大事业、伟大复兴、伟大斗争、伟...

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形成的关键原因

在2017年1月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个举世关注的判断,即“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是对反腐败斗争形势的重大判断,也是对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的充分肯定。那么,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体现在党心民心所向上。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同时,党中央严惩群众...

习近平反腐倡廉战略思想五大组成部分

宏观战略定胜负,微观细节决成败。中国共产党打天下,是靠战略取胜的。我们在这里研讨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战略思想,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的反腐倡廉战略思想,我认为由五大方面组成: 一是正视态势、下定战略决心,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十八大以来的持续高压反腐,提振了党心、军心、民心。近五年来共处分党员、公职人员119万人,移送司法机关4.7万人;中管干部立案2...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新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战略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理念与思想很接近,我主要从理念角度进行探讨和解读。我认为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有三大新理念,也可以说是三大导向,即: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民意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或论述中都谈到了与三大导向紧密相关的内容,甚至还多次直接使用“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这样的提法。 第一,问题导向。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

要强化警示文化,注重褒奖文化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要抓紧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的重要思想,重点研究习总书记提出的“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的论题,对于当前推动反腐败由治标走向治本,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要构筑“不想腐”的堤坝,必须强化制度约束,夯实制度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我是一名来自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在河南检察职业学院工作。今天,很荣幸参加“廉政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刚刚,聆听了领导的讲话和学者的发言,我深受启发,也深受教育。在此,我汇报一下自己多年来在基层工作中的思考与体会。 近年来,河南检察机关在中央、高检、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

有腐必反是廉政文化的关键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在秉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公生明,廉生威”等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通过对政治思想、组织路线和队伍纪律作风等的建设,从严治党,治理各种形式的腐败,为永葆自身组织及成员的先进、纯洁、活力及担当而不断革新,在这...

弘扬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

很荣幸参加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发起的“廉政文化与中国梦高峰论坛”。中乔大三农集团多年来致力于发展智慧农业、打造民族品牌,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先后在河北、山西等地,以文化、旅游等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农业兴国、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作为一个农民企业家,在四十年的奋斗中,切身地感受到了中国经...

反腐倡廉得民心、凝共识、聚力量、见成效

习近平反腐倡廉战略思想的着眼点在于坚守党的政治品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反腐不是目的,而是达成目的的手段。反腐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党的性质宗旨不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之所以将保持政治品质作为党建的关键一环,作为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因为衡量一个政治集团的先进与落后、战斗力或道义力量的强大与否,重要指标和尺度都在...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廉政文化力量

结合《往事如烟》的短片和前面嘉宾的发言,我谈点感想。 第一个感想是源于《往事如烟》短片中最后的那一声“娘”。在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锒铛入狱的官员对娘的深深忏悔,这是一种自责。母亲将儿女带到世界上来并养育成人,非常不容易。《劝孝良言》中说:“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

文艺创新要营造具有时代精神的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十大开幕式上,就文艺创新问题发表了系统、全面、深刻的讲话。怎样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文艺实践当中,推动中国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值得深入学习探讨。文艺界的当务之急,还是创新问题。对此,我谈几个观点。 第一,文艺创新是文化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内核性的东西。文化包含很多内容,但最核心的是两个:一个是科...

热点述评

我国基层治理的症结何在

作为国家治理最关键、最基础,也是最难的基层治理,在近四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治理难题。

奏响乡村治理变革新号角

在新的历史时空条件下,如何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和投入一体化带来的发展契机,创新乡镇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健全农村居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和反馈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将为我们破解历史上基层治理的“郡县空虚”和“政权内卷”问题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乡镇治理困境的破解之道

要不断完善乡村治理、发挥村民自治与乡镇治理互动作用的有效途径,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力度,注重从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在这方面,各地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做法,既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拓宽了来源渠道,有效促进了乡镇治理,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提升派驻监督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探索建立更有针对性、更加突出派驻机构特色的管理、考核、评价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机制。进一步配齐配强派驻干部,加大干部培养力度,为监督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队伍保障。

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规范化要求

群众监督不能流于形式、做做样子,要使群众监督制度化、机制化、长效化,领导干部必须坚持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思想,坚持中央整体部署与战略目标,坚持历史赋予党的宗旨使命。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群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使党的工作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

庸官懒政怎么治

一方面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做好外部鞭策,以相应的奖惩来督促政府工作人员提升工作效率,才能有效杜绝懒政行为。让广大干部真正做到勤政为民、心系人民。

让看齐意识深植党员干部心中

强调看齐意识并不是要忽视创新和地方的自主性,而是在强调向党中央看齐的同时,还应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社会治理
财经聚焦

公积金“账随人走”的深层意蕴

住房公积金制度近年来受到的争议很多,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实现住房公积金顺畅的异地转移还只是解决了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未来的住房公积金改革还任重道远,需要妥善结合缴存者的合理需求和公积金制度自身发展的要求而做多方面的突破。

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底气从哪来

中国经济的长远未来取决于新动能——创新驱动的实现。透视近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无论从创新型经济活动所展现的蓬勃活力来看,还是从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具备可持续的现实基础和合理逻辑,取得超预期效果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用创意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创意产业可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尤其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唯有不断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壮大,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建立文化产业的人才支撑机制。通过财政补贴、专项资金及纵向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寻求与特色文化产业人才的合作。聚焦相关特色人才才能在区域内形成相关特色文化的底蕴,并使得文化之气长久氤氲于此。

供给侧改革离不开企业力量

企业应当通过对市场产能的适应,抓住机遇,开拓市场,以生态价值为目标取向推动企业创新。只要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我国的经济社会就能够在此背景之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

警惕互联网金融泡沫化

一些国际资本投资大鳄,可以凭借其金融投资技术和手段上的优势,利用互联网金融工具来操纵一个国家的股市、期货、汇率等市场来牟取暴利,引发区域性甚至是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对国家经济发展可能会造成灾难性影响。因此,在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同时,应当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防止虚拟资本过热而引发金融泡沫化。

如何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

要统一产权交易的统计和项目格式标准,进一步规范产权交易行为,确保产权交易的公平和稳定。通过完善兼并和收购的法律法规,积极推动产权交易体系建设,拓宽PE退出渠道,保障PE实现规范退出。

域外观察
马克思主义研究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三重回归”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几个基础理论问题,出现“三重回归”现象,即辩证唯物主义回归、新政治经济学批判回归、新共产主义理想回归。我们应及时、准确并系统地观察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动向,这对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引导公众用哲学眼光审视生活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活化,不仅要确保理论内容契合大众生活,构筑大众传播平台,科学理顺好生活中的各类关系,还要尝试用哲学对接生活情境,满足现实生活诉求,采用哲学眼光去审视生活。

思想舆情

青少年为什么容易沉迷网络游戏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不会有某一种原因能够孤立地起作用,必然是主客观因素或者说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预防和解决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问题,必须得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家长、社会、学校、未成年人都要共同参与到相关对策的制定当中去,方能有所成效。

当代青年思想有何特征

青年思想引导的道路很长,教育工作者的恒心、耐心、细心以及认真严谨的态度,让青年在潜移默化中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引领积极向上的青年思想,与青年人一起,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0后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路径

要建立实践交往机制,将大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现实实践中去体验、提升对公共精神之认识,这是培育公共精神的基本路径与现实路径。理论教育之体验与现实践行的体验难免出现不一致,探求制度的刚性规约就成为统一公共精神践行的更普遍规定。

青年如何补上精神的“钙”

青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用自己的责任、担当,赢得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尊重,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喜与忧

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社会心理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疏导,引导其进行自我调适,让其能够从容、客观地应对不安全因素,自觉、主动地维护国家安全。

文化纵横

中华文化强大根系的深层机理

创新,使中华文化能够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强身健体,使文化强大根系能够永葆青春和生命力。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

文化自信是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文化自信的充实来源,它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强大提供了思想浸润和动力支持,更为社会制度、国家政策提供了思想源泉和方向指引。

借“一带一路”东风发展文化产业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它必将推动沿线各国经济文化的繁荣,我国文化产业也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和美好前景。

“一带一路”:文化融通之路

文化的复兴和崛起也离不开重点文化产业带的确立,我们应以此为契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融通,带动经贸圈与文化带的健康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

中国文化传播体系从建立到稳定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文化传播体系的构建,需要我们找准文化定位、充实文化内容、丰富传播媒介,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读史札记

唐代士人缘何入幕成风

唐代士人大量入幕,其中不乏许多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尤其是唐后期,士人入幕形成了风气,改变了士人入仕的途径,为国家储备了大量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