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11月下期 总第 577 期 2017年11月30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的思想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在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形成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主体内容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九大对这一理论创新成果作出了新概括,凝练为“习近平新时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五重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五重逻辑,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一是理论逻辑,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二是现实逻辑,是积极回应并成功解决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问题;三是实践逻辑,是在变革世界中勇于创新、推动发展;四是价值逻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五是思想逻辑,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意识形态建设的灵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复兴中的历史作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历史作用。它为民族复兴提供价值目标引领,为民族复兴提供思维时空导向,为民族复兴提供实践行动方略,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对新时代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方略作了系统回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指南。

影响深远的时代楷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豪迈地宣布:“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与奋斗,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治国理政的...

党的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我们党在高度重视实践探索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因此,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刻画时代坐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战略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将要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从历史的高度看,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是刻画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水平的时代坐标,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并为我国推动党内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新时代的理论结晶

回顾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可以清晰看出,社会主义呈现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革命到建设、从挫折到改革的发展脉络。科学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新时代的理论结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极具中国智慧,也极具世界意义。它并不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从某种意义上存在着普适性,极具哲学思维和辩证方法,为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自立图强提供了智慧源泉,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一种经验蓝本和指明了一条路,必将成为世界思想体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产生重大影响。

论坛特稿

推动新时代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统计事业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事业,统计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统计数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统计部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新时代统计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努力把科学理论之“魂”融入统计改革发展之“体”,奋力谱写新时代统计事业新篇章。

特别策划

中国新时代的世界期待——域外专家谈中国新时代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日新月异,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中国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这是中国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域外专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

中国富强之路的时代宣言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描绘了中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之路的时代宣言。

海外各界期待中国国际角色的转变——十九大引领中国迈向现代化强国之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奠定了中国在今后较长时间中的国家发展基调。中国从实行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将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艰辛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经验值得海外学习,海外各界也期待与中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的世界贡献

“中国方案”中体现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是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正能量”,为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形成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世界新秩序奠定了基础。

中国经济将持续向好——唱衰中国经济的许多论调是错误的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2035年与2050年两个时间点以及“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勾画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可以预见,中国不但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且会在人均收入上超英赶美。

中国持续稳定发展动力何在

近年来,得益于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长。在新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从主要依靠经济发展到既依靠经济发展,也依靠社会政策,发挥“两条腿走路”的优势,中国的社会发展可以获得新的动力,实现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中国共产党治理方式的独特之处

共产党在中国的崛起中有许多可以讲而没有讲,或者是没有讲好、讲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不仅仅领导中国,而且在治理中国。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治理模式密不可分。

扬创新之帆 追引领之梦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未来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走了一条开放的大国创新之路,既不能用目前基于日韩经验总结的“东亚模式”来解释,也不属于“华盛顿共识”的框架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强国,需要继续提升创新体系的开放度,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多层面改革和调整创新的激励机制,建立国家创新战略委员会,进一步增强创新政策的协调性。

文艺评论

诗的王国

中国诗歌来源于宇宙本体之根本规律,彰显了天地自然之大美。温柔敦厚是中国诗学的永恒追逐,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中国诗学艺术至极境,能于苛酷的艺术规律中得到自由,具有音韵之美、对仗之美、哲思之美,是人类文化史上无可替代的文学瑰宝。

中华美学精神的诗学基因

中华美学精神很大程度上体现和凝聚在中国诗学的传统里。作为中华美学观念的物化显现,诗学最为集中、也最为本体化地凝聚着中国人的审美方式、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表达。“触物起情”的感兴,是中国诗学发生机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创作思维;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言意统一,最能体现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万物一体”“万有相通”,蕴含着智慧的审美直觉。

中国诗学重估

中国既是诗的国度,也是诗学的国度。在西方文学观传入我国之后,中国究竟有无诗学成为一大问题。而在真正了解中西诗学之同异及其成因后,中国诗学的独特价值方才日益彰显。只有充分了解产生于不同文化模式下的文学及其规律,才有可能真正建设一种超越国别、民族之上的中国诗学理论。

中国诗学的家国情怀

上古时期最初记录并传承的诗所言之“志”,是昭告神明的集体之“志”。之后无论是西周时期的“献诗陈志”、春秋时期的“赋诗言志”,还是孔子时代的“教诗明志”,都是在以诗言志。汉代以后,“诗言志”的观念开始转向“作诗言志”;魏晋以后,情志分离,使“诗言志”再次回到重政教的特征上来。“诗言志”为中国诗学注入了家国情怀、人文教化等个性特征。

热点述评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潮流的新动向,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变化,站在时代潮头,结合中国国际地位新形势和发展新要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使我国外交呈现出辉煌壮丽的新局面,展现出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中国外交新走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外交方面的论述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外交五年以来的变革与成就;第二部分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中国外交的基本方略;第三部分进一步指出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外交布局与构思。 从第一部分来看,中国过去五年的外交成就可以用“六面魔方式政策组合”进行概括。核心为六大方向的交...

建设生态文明要强化“四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全面从严治党如何持续深入推进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树立党的光辉形象,不辱历史使命。

营造风清气正的“赶考”环境

在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把共产党走上执政舞台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时光如梭,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我们党正面临“四种危险”,经受“四大考验”,全体党员必须树立忧患意识、恪守廉政气节、增强反腐定力,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形象,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政务公开如何用好“互联网+”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我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塑造政府公信力、展现政府自信的重要措施。针对“互联网+政务服务”条件下政务公开路径与方式创新进行探讨,有助于提升政府形象,促进政务公开,推动政务新媒体平台的融合与发展。

社会治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以“六化”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做到“六化”:以标准化和程序化夯实基础,靠法治化将标准化和程序化的成果上升到刚性的制度层次,以科学化为抓手,以信息化的技术力量予以固化并提升效能,不断提升服务和监管的精细化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为什么要强化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社会自治能力、维护地方秩序和社会安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应强化政府职能,从创新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理念、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和发展社会多元主体三条路径出发,做实做强基层社会治理。

加强居委会建设 增强居民获得感

居委会是居民社区治理的基本社会组织,强化居委会建设有助于切实提升居民民主政治参与能力,增强社区和社会归属感,使居民更好地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成果。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居委会也要根据新形势作出改革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履行相关职能。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公民国家认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对于强化我国公民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国应当不断提高公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巩固国家认同的基础;不断增强公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归属,激发国家认同的动力;不断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提高国家认同的程度。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谨防“碎片化”

加强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水平,是应对不断增加的社会风险的根本要求。当前,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应急管理资源、机构、政策、设施等方面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并从应急管理的理念意识、法规政策、体系及机构职能等方面进行整合优化,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水平和处置能力。

财经聚焦

中国基础研究步入新时代的璀璨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出人意料:学科发展全面加速出人意料,研究品质快速上升出人意料,青年科技人才迅速崛起出人意料,国际社会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期盼出人意料。步入新时代,基础研究发展面临新要求,任重道远,更需砥砺前行。

新时代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使命

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组织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办法,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也必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制定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压茬”改革之神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结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时,有一句“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把庄稼人常用的“压茬”一词用在这里,真是神来之笔,韵味无穷。显然,这是习近平同志从当年艰苦的知青岁月中禅悟出来的改革方法论。 “茬”或“茬口”通常是指农民用镰刀把高杆作物贴地面割断后留下的根部。农民把同一块农田里收获之后再次播种叫作“压茬”。在...

财税政策何以更加积极有效

积极有效的财税政策应是与市场发展规律相符合的。为提升财税政策的积极性,我们要制定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发挥财税政策在稳经济、调结构中的作用;为提升财税政策的有效性,我们应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环节上进行把控,形成全方位的促进和保障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政府该如何作为

针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完善逆向物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

激发休闲农业的新潜能

休闲农业作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体,赋予了农业旅游休闲功能,使农业产业链得到延伸,增加了农业附加经济价值。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各地区应加强对休闲农业的引导。加强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农业资源,进一步推进休闲农业的良性发展。

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是一种精准扶贫新体系,是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及产业的开发,提升农户的内在发展动力,进而带动其脱贫。乡村旅游扶贫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成为当前我国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政策、产业、发展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

用法治培育和守护企业家精神

当今社会,企业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企业家是企业的主导者和引领者,在全社会培育和守护企业家精神,有助于让企业家全身心关注企业发展。我们应通过不断完善财产权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以及厘清政企关系,为企业家干事创业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

创新创业者必备的三项“软实力”

在深化创新创业工作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实现创新创业工作长期良性发展所需要的软实力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与培养。广大创新创业者只有通过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决策力、创新力和意志力,综合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软实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一片空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贡献一份力量。

法治视点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创新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并逐渐构建起来的新理论,它新在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新在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问题的分析研究,新在不断强化提炼标志性学术概念,新在不断概括总结中国法治实践经验,新在持续发展的原创性和时代性。

对不规范奏唱国歌的行为说“不”——论《国歌法》的法律效力

《国歌法》出台后,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要树立依法奏唱、播放和使用国歌的法律意识,自觉地规范使用国歌的行为,维护通过奏唱、播放和使用国歌所体现出来的民族自豪感、国家崇高性以及爱国主义情怀。

《国歌法》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

《国歌法》的实施有助于激发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热情,推动和加强我国宪法实施,增强全体公民的国家共同体意识,完善对国家象征的法律保护。切实做好《国歌法》的实施,需要在科学立法的基础上严格执法、全民守法,加强法律实施的监督检查,通过有效的法律实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司法应以公平正义为引领

现行民事、刑事和行政诉讼法的一些条款蕴含了“以公正为引领”的法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既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也应“以公正为引领”,并在现有诉讼程序条款设计的基础上增加案情综合调查和评估的内容。这样既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提供了原则支撑,又从程序上保证了为司法审慎裁决提供更为充分的事实支撑。

用完善的法律体系夯实网络安全之基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国家各领域发展带来重要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隐患,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互联网安全法律体系,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给民众撑起网络安全的“保护伞”。

党建研究

“四个意识”为改革发展凝心聚力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是个有机整体,在提升全党向心力凝聚力上缺一不可。全体党员的目标、认知、愿望和行动都一致起来,就会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党就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继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加强党性修养的三重逻辑与路径指向

加强党性修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是我党的政治优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广大党员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重新认识党性修养,从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五个层面夯实自身党性修养,确保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强化干部人事档案收集 助推科学用人

当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收集归档不齐全、不及时、不规范等问题,为此需要树立“超前控制”“全程管理”理念,强化依法归档意识;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健全档案审核制度,加大考评监督力度,推动收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强化干部人事档案收集工作,为科学用人创造有利条件。

新媒体为城市社区党建注入新活力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运用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城市社区的党建工作,是互联网时代社区党建工作的必经之路。

国企如何做好党建考核工作

党建工作质量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和新时期改革成果。国企应该充分重视党建考核工作,创新考核方法,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并且完善相应的考核指标,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专题调研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株洲经验——株洲市社会扶贫的创新探索

湖南省株洲市地处湘赣两省边界,辖5县4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00余万人,是中国老工业基地,南方的交通枢纽,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株洲市虽属中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地市,但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平衡,所辖炎陵县、茶陵县是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核心组成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

株洲精准扶贫四大经验

人心齐,泰山移。株洲市2017年年底炎陵、茶陵两个贫困县要申请摘帽验收,剩余12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3万贫困人口脱贫,全市整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认为株洲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四条: 经验一: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精准扶贫。株洲市以率先试点“中国社会扶贫网”为契机,全市实现“千名管理员服务、万户贫困户下载、十万爱心人士注册、百万城乡居民知晓...

创新社会扶贫模式,全面提升减贫能力

株洲市社会扶贫最大程度发动全社会力量,破解了“部分发动易、全面发动难,一时发动易、长期发动难”的难题,为我们带来了几点启示: 第一,扶贫工作中,政府应做什么。针对扶贫工作,政府主要起兜底作用,社会是活跃资源的作用。首先,市场形成后,政府应建立普遍服务体系,这样才能保障老百姓从中有获得感。其次,引导职业融合。农民应发展为职业农民,职业化农民直接入职公司企...

精准扶贫“株洲经验”的启示

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株洲市提前完成脱贫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即便如此,审视近年来株洲市“精准扶贫”走过的路,也有几点启示: 一是脱贫攻坚重在落实和行动。近年来,株洲市扶贫工作能够走在全国的前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狠抓落实。通过引入考核“一票否决”制和暗访工作常态化机制,株洲市明显加强了对扶贫工作的督导力度,推动了扶贫工作取得较快的进展。 二是要处理好政府与...

践行群众路线 确保精准扶贫成效

群众路线是确保精准扶贫成效的关键。株洲市社会扶贫工作充分体现了精准扶贫的群众路线。 扶贫成效的实现得到群众的广泛参与。株洲市以“深化帮扶工作”主题月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帮扶工作,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方面力量结对帮扶贫困户,实现了驻村和结对帮扶全覆盖。同时,株洲市还率先试点“中国社会扶贫网”,并借助于此率先启动社会扶贫,广泛汇集...

社会供给与脱贫需求的精准对接

社会扶贫资源如何提升其扶贫效益,如何配置到最需要的人群身上,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扶贫的难点问题。株洲市通过“一张网、一个联盟、一支基金”建立的社会供给与脱贫需求精准对接机制为社会资源精准扶贫提供了有益探索。 社会扶贫网:精准获取脱贫需求的技术平台。株洲市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和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开发推广手机客户端脱贫需求发布系统,使贫困户都可以通过社会扶贫...

党政主导 社会主帮 凝聚精准扶贫长效动力

株洲市委、市政府在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提出,要率先实现整体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中央要求2020年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株洲市提出提前实现,株洲市何来这般勇气?何有这般底气? 株洲这般勇气和底气来源于社会力量的凝聚,形成于株洲“党政主导、社会主帮”的扶贫模式。第一,政府主导——营造脱贫攻坚的良好社会环境。2016年的国家扶贫日,株洲举办“百日...

用心用情才能找到扶贫好办法

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株洲市的炎陵、茶陵两个贫困县要申请摘帽验收,剩余12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5.53万贫困人口脱贫,责任重大,使命神圣,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松懈。现在时间将近,脱贫攻坚工作到底开展得怎么样,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能不能完成这项底线性任务,是我最惦记的事情。为此,趁着周末休息,我未打招呼...

中国经验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做好新时代检察工作

十九大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检察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让检察工作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建设美好精神家园——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开展群众文艺展演活动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农村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因此,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小康建设,扎实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

读史札记

汉代“以孝治天下”的德化作用

汉代统治者为稳定社会秩序、提振社会风气,奉行“以孝治天下”的国家治理方针。汉朝政府将“以孝治天下”的思想贯彻到了国家政策、选官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不仅对于当时的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更对传统中国的文化、政治及社会,乃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选贤任能与光武中兴

光武帝刘秀能够得天下和治天下,与其重视选贤任能密不可分。东汉统一战争时期,刘秀不拘一格,大胆延揽、启用人才。称帝建制之后,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广纳贤才参与国事,重用称职守法的廉吏,健全官员选拔制度,进一步把选贤任能的理念落实到实践中,为光武中兴的到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