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12月上期 总第 578 期 2017年12月14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主题的深邃意蕴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鲜明地提出了大会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大会主题是大会的方向,是报告的灵魂。深入领会这个主题,对于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辩证法: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基础

支撑当代中国发展的哲学基础是战略辩证法,具体体现为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的辩证统一,党政主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人民主体力量的辩证统一,动力机制、平衡机制、治理机制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思想的精髓要义

党的十九大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理论创新进行了全新概括,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要贯彻落实好这一新思想,就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两部分基本内容构成,“八个明确”侧重揭示和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条基本方略侧重揭示和回答了“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者有机结合,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完整内容和科学体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长期探索形成的经验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体现,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了我们的发展优势,为我们实现既定目标、保证长远发展奠定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坚实基础。而“四个自信”则是我们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一总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提出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推进伟大事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对我们党96年来加强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成功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要完成新时代艰巨的历史使命,就要从根本上把握“两个坚持”,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广大人民群众才会真心爱戴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才能真正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经济思想开启中国经济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深刻阐释,续写了21世纪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对于统筹国内和国际、稳定宏观经济、促进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建设现代化,都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今后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需要以宪法形式确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完善立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法引领;公正施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善治保障;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

新时代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客观事实与宏观环境。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明确立足点、突出着眼点、强化聚焦点、找准关键点、紧抓推进点和发挥优势点六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把握。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目标的确立,是当代中国面临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形势所作出的战略性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确立辩证的生态发展观、整体的生态文明观和严密的生态法治观。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国家安全总体布局

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国家安全方面进行了战略性总体布局,初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使我国“国家安全全面加强”。概括起来,近年来国家安全总体布局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健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二是创新国家安全思想理论;三是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四是完善国家安全方略谋划;五是推进国家安全宣传教育。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外交新方向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在于弘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超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之间的隔阂、纷争和冲突,建设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加美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

文艺评论

中国画所依循的哲学智慧

中国画的发展深受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从技法到精神都来源于中国哲学,它是经验的、感悟的、归纳的。中国画家的笔墨与空白处理,对画的成败得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画面物象与所留空白是同出而异名的,这是中国画哲学性最重要的体现。

中国艺术独特魅力何在

主流作家的文艺主张多与“诗言志”一脉相承,这成为中国文艺千百年发展中的一大经典主题。中国艺术对于艺术创作内部规律有很多独到而高妙的见解,构成了中国艺术独特魅力的一部分。传承优秀艺术传统的意义,在根本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力补充。传承中国艺术的优秀传统,要把鉴别作为传承的前提,把科学与全面作为传承的原则。

传统文艺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艺的传承变化是必然的。社会在发展变化,环境在变化,创造主体的“人”也在随时而变,虚设的传统生态和“活化石”式的保护,终究不会长久。古往今来,文艺无不遵循着在继承中创造的规律。在转化中发展,是传统文艺“现代转型”的必然途径。

文艺资源的自觉与自信

中国文艺要创新发展,必须找到源头活水——文艺自信,这份自信不是自大、自夸、自负和自傲,而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信念力量。在文艺自信的感召下,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国文艺作品的应有之义。树立文艺自信需要与时俱进的创作眼光,同时也需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和人文情怀。

热点述评

“新衙门作风”的治理路径

当前存在的 “只微笑不办事”“消极怠工” 等“新衙门作风”现象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其危害不容小觑。破解“新衙门作风”,既需要信心和勇气,更需要转变思维方式,辩证地审视“新衙门作风”的复杂成因,寻求切实可行的治理路径。

聚焦着力点 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

心系人民:推进“四个伟大”的动力源泉

心系人民是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动力源泉,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反映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过程,体现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担当。

多措并举防止公权力滥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正确行使公权力以处理好各种矛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公权力的监督应着重从构建教育体系、防范机制、监督体系等方面着手,促进公共权力的公开、透明、合法、合理运行,确保公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社会治理

总书记缘何反复强调家风

家庭文化、家风建设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因此,要重视家风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使其植根于精神,体现于行动,让素以“礼仪之邦”著称、誉满天下的中华民族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新成就。

让隔代抚养回归慈孝之道

隔代抚养虽然有不足和弊端,却是富有生命力的抚养模式,不能轻易否定隔代抚养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隔代抚养中,我们要圆满的是两个道,即慈道和孝道。让隔代抚养回到爱子有道和孝亲有道的轨道上,才能使其焕发出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以发展的眼光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现今,以“互联网+”为时代背景,智慧城市的内涵不断扩大。依托互联网技术,智慧城市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但是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相关的单位和工作人员应充分了解智慧城市的实际建设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

大数据助力农村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以精准扶贫为指导,借助现代大数据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贫困人口和贫困类型的精准甄别,实现对扶贫责任的精准落实和扶贫方法的精准布局规划,以及实现对扶贫工作进度和扶贫资源投入的精准监测和动态调整,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达成脱贫攻坚目标。

为贫困地区发展填平数字鸿沟

我国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战,面临着要素投入边际效益递减与信息通讯技术加速取代传统岗位并存的严峻挑战。因此,应填平数字鸿沟、普惠数字红利,在贫困地区努力完善“非数字配套机制”。

产业扶贫如何精准发力

产业精准扶贫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使新兴产业进入现代化农村之中,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同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

农村金融扶贫的难点与对策

金融扶贫不等于财政扶贫,它注重利用市场化手段提高扶贫工作的匹配性和精准性,其关键在于协调好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关系。当前贫困地区金融供求失衡的原因在于供给成本高、风险大导致的供给不足与金融需求逐渐上升形成的矛盾。应通过降低金融供给成本、防范金融供给风险以及对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进行引导,来助力精准扶贫。

统筹推进文化扶贫的“五个结合”

十八大以来,文化扶贫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系统工程,统筹推进文化扶贫工作须做好“五个结合”,这对于打赢扶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意义重大。

财经聚焦

不要让共享经济沦为圈钱游戏

如果不能厘清“共享经济”的概念而盲目跟风,有可能出现“伪共享”“假共享”,让共享经济沦为资本市场上的圈钱游戏,浪费社会资源。时代呼唤创新型的共享经济模式,在共享经济发展大潮中,政府需特别关注两件事:一是一些共享经济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损害了其他群体的利益;二是在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节约有限的资源。

共享经济不是“筐”,不能啥都往里装

相比于“购买产品、获取所有权、再消费产品”的传统消费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倾向于“租赁产品、获取使用权、再消费产品”的新型消费模式。正是人们消费行为的这种转变,造就了优步、爱彼迎、滴滴出行等共享产品的发展奇迹。《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达到3.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分享经济融资规模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参...

共享经济需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共享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变革、惠及民生的同时,其野蛮生长引发了诸多问题。有必要将共享经济的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平衡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维护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确保共享经济合规运行。

共享单车“免费骑”现象怎么看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在解决交通拥挤、“最后一公里”问题、增加人们生活乐趣以及提升城市活力等方面功不可没。只有公众、企业、投资人和政府四方努力,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这一新生事物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全社会才能共享其所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共享经济如何走得更远

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发展迅猛,效益凸显。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外部监管规制和自身发展条件等方面。因此,需要管理者、产业协会等主体以创新、开放、包容的思维谋篇布局,创新管理体制,给予政策、资源和技术上的有效扶持,推进共享经济规范、高效、快速发展。

影响生态产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哪些

不断提升生态产业竞争力,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围绕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制定生态产业未来的发展战略规划是引导生态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南针。当然生态产业战略规划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经济、人文等各种条件进行综合统筹设计。

优化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退出机制

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制度的顺利实施有利于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随着大量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竣工,保证其公平分配迫在眉睫,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制度,是保证公平分配的关键环节。

为“一带一路”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

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长期、稳定、可持续的金融支持,是目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迫切需求和当务之急。我国应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积极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

优化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模式

面对时刻变化的世界发展形势,金砖国家要构建深度经贸合作关系,合理规划经贸合作发展布局,不断挖掘金砖国家的发展潜力。要构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弘扬多元文明、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金砖国家伙伴关系。要以开放、包容、公平的态度加强经贸合作,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域外观察

德国如何成为一个“房客大国”

德国可以说是欧洲规模最大的租房市场,而德国住房体系的形成源于德国的住房政策。鼓励供给、压低房租、限制购房是德国住房政策的重要导向,“两高一低”、租房便宜买房贵是德国住房市场的主要特点。独特的住房体系使得德国形成了独特的“租房文化”,成为了“房客大国”。

德国租房的法律保障

德国人能够安心租房而不买房,重要原因就是德国的房屋租赁被视为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享有的重要社会权利。德国为公民敢租房、租得起房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保障,建立了旨在保护房屋承租人的法律法规,以及缓解弱势群体房租压力的社会保障住房制度和租房补贴。 德国与租房有关的法律政策在房东和承租人之间,更倾向于保护承租人的权益,因为德国的租房市场是供不...

专题调研

深圳龙岗:打造文明美德“度量衡”

深圳市龙岗区“文明美德信用云”系统以“存储信用,支取服务”为理念,建立了美德超市,让“文明美德信用云”系统扎实落地、有效推进,引导辖区市民养成遵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良好行为规范。“文明美德信用云”系统作为龙岗区大力开展文明美德传播工程的探索成果,在全国率先打造出集宣教、传播、评价、实践于一体的文明美德“云平台”,探索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新模式。

深圳龙岗率先向社会文明进军

社会文明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获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国家文明和人类文明等方面的集成物。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目标中,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文明发展程度有新的提法和要求。深圳龙岗先行一步,在党的十九大前后就启动了社会文明建设新工程。 深圳龙岗开启“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工程...

“文明美德信用云”系统的实践创新

学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我们要注意观察孩子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

思想舆情

2017网上意识形态主流态势分析

综合2017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4—9月)相关数据,总体来看,互联网上意识形态领域主基调鲜明,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强劲,主流声音和党的主张始终主导网络舆论,向上向善氛围浓厚;社会负面热点事件的发生频度降低,社会影响力持续下降;网民爱国热情持续高涨、网民心态更加理性成熟,对主流价值的呼应与传播越来越积极。

让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强起来

近年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平稳,但也存在落实不力现象。要扭转落实不力现象,我们就要打好“组合拳”,从提高思想认识、敢于动真碰硬、抓好方案落实、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政策水平和加大问责力度等方面发力,从而让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真正强起来。

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怎么做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状况总体保持健康向上的态势。新媒体传播技术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遇到一些客观困境,加强和改进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让青年一代真正感受古典文化之美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古典文化对于青年人的教化作用。应从教育制度、课程标准入手,让青年一代真正感受古典文化之美,真正让古典文化对青年一代产生塑造人格和陶冶情操的积极影响。

传统节日何以成为思政教育的大舞台

中国传统节日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就内容而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涵盖了天人关系、伦理关系和生命意识;就形式而言,中国传统节日具有规范性、审美性和参与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从理论建设、仪式教育以及网络创新等三方面开发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文化为高校德育提供思想给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仁”的思想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思想支撑;“道法自然”思想为教师和学生抚平焦虑的情绪;“心学”中蕴含的优秀思想精髓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深厚道德思想和哲学意蕴,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给养。

儒家修身思想的教育价值

中国古代儒学文化源远流长,其内涵的修身教育思想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在现代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儒家的修身教育思想仍能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迪。当前,可以借鉴儒家修身思想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文化纵横

中国海洋文化的包容和谐与开拓创新

中国沿海地区的民众受到海洋文化的激励,形成了开放、包容、开拓的思维,与世界文明接轨,具有兼容并蓄的精神特质。海洋文化发展力包括海洋文化的包容力、创新力、和谐力以及开拓力,要促进海洋文化发展,必须从海洋文化意识、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融合等方面着手。

怎样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在现有的保护模式下,存在主体单一、公众参与渠道狭窄、保护方式消极等问题。因此,建立公益性保护模式是一种转变进路。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型、保护行动转型以及公益组织参与方式转型,避免传统保护模式下存在的困境。

礼法合治思想的传承和超越

礼法合治思想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治国方略,时至今日仍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积极意义。传承礼法合治思想,并实现其现代性转化和超越,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要通过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相结合,培育法律信仰,进而实现礼法合治思想的现代性转化。

如何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具体经验、道德伦理和生存智慧,是我们应大力传承的文化基因。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并以之为理论指导,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结构体系。

多向发力提升文化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客观条件的创造。创造客观条件、激发全社会文化自信,需从政治保障、产业发展、教育改革、媒体发展、历史发掘与保护等方面着力。

从文化自信探求中国自信之源

中国自信的本质源于文化的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培养与强化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趋势。坚定“四个自信”,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国梦,促进中国向更高、更强、更美好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北京三个文化带的文化精髓与保护传承创新

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高度凝练了北京旧城以外的文化遗产,对于建设北京全国文化中心、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当前,需要把握好三个文化带的文化精髓,做好保护与传承,并实现三个文化带的文化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的逻辑源点与现代转换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论。今天,人类价值体系的重构给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代性转换以及为人类文化作出更大贡献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有从价值源点出发,我们才能准确完整地理解中国文化的逻辑结构和运行机制,才能汲取其中的精华和要义,才能有针对性地实现现代性转换并服务于面向未来的文化价值体系构建,中国新的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才能最终生成。

精神上的屋前空地——“零碎时间”的文化意义

新兴媒介推动闲暇时间的信息消费,使得近一个世纪的“大众传播”理想成为可能。超越空间局限,建构某种“精神上的屋前空地”,逐渐演变成了当今中国人的一种常态。闲暇时间的文化消费和传播实现了碎片化的信息集成,受众的“屋前空地”成了社会教育的延伸和新知识生产的领地。通过媒介技术,零碎时间在推动个体社会化成功实现的同时,也推动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读史札记

北宋官冗之弊与吏治改革

北宋全面建立了文官政治,大量文人通过科举走入仕途,加之恩荫补官的泛滥,冗官现象日益突出。对此,宋朝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措施加以治理,以铨试法为代表的吏治改革对官员选拔、入仕者素质和行政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冗官冗员的局面。虽然这些举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北宋对冗官现象的治理,为后世的吏治改革提供了一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