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文物国际合作正当其势
文物对外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动车组”。伴随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焕发古老丝绸之路的勃勃生机,“一带一路”文物国际合作正当其势、大有可为。
文物对外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动车组”。伴随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焕发古老丝绸之路的勃勃生机,“一带一路”文物国际合作正当其势、大有可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讲,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力量。进入新时代,我国青年一代的思想状况、精神风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青年的思想特征并加以正确引导,对于凝聚全社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青年总体呈现出积极进取、欣欣向荣的气象。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
当代青年具有务实、开放和网络化生存的基本特征,他们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也是伟大事业的继承者。虽然当代青年群体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泛功利主义、感觉主义等倾向,但是从时代发展大势来看,这些并不是主流。我们应当更多地看到当代青年的可爱、可信、可为之处,并坚定地相信,在他们手中,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当代青年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看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和新变化,展现出客观理性的历史观、平等自信的国家观、开放包容的国际观以及勇于担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观。作为社会中最活跃、最富张力的群体,当代青年将更有能力不负时代、无愧历史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从而对中国未来发展,乃至世界文明进程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代青年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快速转型的时代,其价值观和思想动态受到特别的关注,有着独特的特征,包括物质性需求增强、自我取向较为明显等,需要通过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正确引导。
网络社会的崛起增强了青年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自我意识,提高了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然而,不良网络环境也会导致青年走向颓废、堕落。因此,重视网络的正面效应,清除网络的负面信息,有助于青年思想的健康发展。
代沟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代际之间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差异,可能造成代际之间的矛盾冲突。与以往相比,当代青年与长辈之间的代沟出现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应用、话语、空间距离等方面。对此,青年与长辈均应明确各自在社会发展与个人生活中的责任与角色,客观认识与理解代际之间的差异。
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不媚外、不狭隘,不苟且、不将就,敢于表达自己的声音。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当前中国社会青年人的主干力量和精英群体之一,他们未来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也必将以开放的心态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为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高等院校学生的政治参与一直是人们热切讨论的话题。据有关方面的报道和研究报告,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对政治参与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入党、入团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通道。高等院校是我们社会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青年人的聚集地,由于教育程度、知识结构与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因素以及高等院校特定的生活环境,高校学生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应该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如果...
青年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储备力量,其思想状况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城市青年白领是青年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特别是伴随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变而发生的职业结构的巨大转变,为城市青年白领群体的成长提供了重要条件。作为白领人员主体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迅速增加,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成长最快的职业群体。当代中国的城市青年白领主要由“80后”和“...
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市青年白领的思想状况、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转型期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特质,决定了他们思想观念中存在着一些矛盾和纠结,这些矛盾的发生发展展示出城市青年白领群体特有的精神面貌。
当前,“农二代”青年群体的思想意识已不同于传统农民,呈现出独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职业观念变强,共同体意识式微;个体意识觉醒,焦虑和迷茫感蔓延等。“农二代”是在市场社会、流动社会和网络社会中成长和生活的一代人,他们的思想观念中也打下了时代的烙印。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执行不到位是影响调研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在调查研究中不讲真话、听不到真话。要提升调查研究的质量,必须要健全听真话、讲真话的机制,调研人必须想听真话,调研必须找准讲真话的人,用恰当方式方法让人讲真话,积极营造讲真话的环境氛围。
基层领导干部是党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基础性力量。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基层领导干部要时刻把增强自身本领、苦练内功、努力克服本领恐慌作为重要使命,迎难而上、敢担当、敢作为,坚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
“三严三实”关乎领导干部作风,反映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政治品格。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领导干部只有合理用权,才能防止贪腐,廉洁从政,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因此,领导干部应做到秉公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加强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是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基础。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就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从时代发展形势出发,对党的政治纪律进行完善,并通过思想教育、制度构建、形式创新、干部培养等方式,强化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而提高各级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基层干部所面临的工作问题和任务也变得日益复杂。要从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从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入手,加强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好群众工作,需积极应对网络舆情,从认识处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着手,以走进自我、走近群众、走向未来为前进方向,以网络为媒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新机制理念,正确引领舆情走向。要切实践行群众路线,使自身成为有担当 、有作为、有格局、受人民拥护的干部群体。
互联网引发的信息革命与产业巨变,加快了我国社会的动态化、开放式、多元化转型,这就要求政府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创新管理机制,更为充分地发挥统筹、引导和治理的职能作用。在立足互联网生态的发展实际中,我们要以优化、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为突破口,不断完善政府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营商环境是一种制度安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营商环境改革在制度、服务和企业获得感上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发展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可采取进一步优化“一窗通”平台、加强产融对接、完善“互联网+网上政务大厅”等方式优化营商环境。
扶贫与脱贫互为对象性的价值结构间看似存在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历时性分水岭,实则是共时性的、相互支撑的有机价值整体。破解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的急躁和厌战情绪,应正确认识到当前扶贫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加快完善扶贫攻坚的制度机制和组织保障,加强对扶贫工作的评估和监督,还要以“精准扶贫”要求提高扶贫主体素质、营造扶贫文化,有效约束个体的不良行为与思想倾向。
步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国贫困治理面临突破深度贫困强力约束和致富发展两大难题。前者关系到扶贫脱贫的难度,影响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后者关系到扶贫脱贫的可持续性。假如扶贫仅关注短期目标,忽视人们致富能力的提升,其结果就是深度贫困问题可能暂时得到缓解,但是致贫根源却未消除。因此,最佳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精准扶贫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教育精准扶贫是...
高校参与精准扶贫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历史使命,更是其拓展社会服务职能、提升办学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高校必须在“尊重”的基础上,广泛协调“联动”,携手“共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智慧与力量。
高教贫困生帮扶是我国精准扶贫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教贫困生受经济基础的限制,容易成为激烈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依靠精准帮扶的思想,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对贫困生进行精准的就业帮扶和指导,才能更好地促进这些高教贫困生就业,更好促进社会的全面、公平发展。
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嵌入贫困数据、脱贫方针、扶贫措施、扶贫机构、脱贫判定标准的大数据综合平台,可以准确掌握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与致贫原因,确保扶贫工作的精准发力;可以构建扶贫工作监测与追踪体系,解决“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的难题,推动精准扶贫战略有效落实。
“扶贫云”建设不仅有利于精准扶贫、加速脱贫攻坚,还有利于实现贫困治理现代化。从当前的建设情况来看,“扶贫云”建设面临几个方面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应以技术创新引领我国“扶贫云”示范建设,用安全体系保障我国“扶贫云”建设,靠科学管理模式支撑我国“扶贫云”建设。
我国的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战阶段,随着贫困类型及脱贫需求的变化,保险在扶贫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当前,保险业服务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农业保险扶贫、大病保险扶贫、民生保险扶贫以及增信融资扶贫四大类,需要我们不断优化创新相关路径,更好助力脱贫攻坚。
促进旅游业发展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开展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但在旅游扶贫中,“扶持谁”“怎么扶”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贫困人口的经济状况并没有获得明显改善。实现旅游扶贫的精准发力,必须要加强扶贫工作管理,健全旅游扶贫管理体制,达到旅游脱贫目标。
规则意识是表征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规则意识相对薄弱,已经成为我国构筑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主要挑战和短板。这既有社会心理学内部机制的作用,又有社会经济发展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外部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制定更科学、更以人为本的规则,确保有违(规)必治,加强社会规则意识培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规则是制度的一种,一般指人类反复使用而共享的价值体系,由规则、规范和策略构成。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都是对个体行为的约束,使组织成为有统一意志和准则的行动整体,运行更加有序化和高效率。如果制度不能以理论预期的方式发挥作用,就会降低其功能,造成制度失效。若失效制度...
虚拟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社会,必须从法治层面严格规范各参与主体的行为和言论,增加虚拟社会失信成本,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公众要不断提高自己在虚拟社会交往中的综合素质,对自己的言论和行为负责。政府部门应以服务者的角色参与虚拟社会治理,通过公开政务信息、接受人民监督等方式,与大众建立深度互信关系。
信用经济是道德诚信的基础,道德诚信是信用经济的主观条件。促进当前我国社会的信用经济和道德诚信二者和谐发展,应加强信用经济立法,进一步推进信用经济信息共享公开,加强信用奖惩机制建设,将学校诚信道德教育与信用经济相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政府逐渐难以独自承担所有的公共服务以及由此而来的巨大社会责任,而社会组织的兴起与发展恰恰为政府及公众提供了一种联系纽带。构建良性高效的互助体系,就要加大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强其自身的能力建设、搭建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间互助共赢的合作平台。
在PPP模式中,地方政府要扮演好决策者、合作者、监管者、公共利益代表等多元角色,但是有的地方政府在角色扮演中却出现了一些偏差,为纠正偏差、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地方政府应促进观念转变,理顺相关制度安排,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扩大公众的有效参与。
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与转型,为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中国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正确认识沿线不同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提高“一带一路”倡议话语主体的治理能力,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倡议话语平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近年来,世界面临着“逆全球化”和继续全球化两条道路的选择。全球化实际上是时代不可逆转的历史使命。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从现实国情出发作出的新时代实现经济全球化的正确选择。通过“一带一路”,中国将会与其他国家的人民一起,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实体经济所具有的稳定、持续的特点契合了转型期经济发展模式、动力稳中求变的需要。而从当前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实体经济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其在经济转型期功能的高效发挥。基于此,有必要立足于经济转型期的要求来对实体经济的功能及其发展路径进行针对性探讨,以促进实体经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功能发挥。
作为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体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基于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我们有必要从发展的角度来挖掘实体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潜力,并通过相应发展路径的优化、创新来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助推农村经济的快速腾飞。
实体经济是强国富民的根基,是经济持续发展的“脊梁”。基于目前情况来看,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大而不强”“脱实向虚”特点,为未来经济发展埋下隐患。为此,我们需要通过有效控制成本、创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以及引导虚拟经济等方式,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振兴。
互联网经济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产业融合、结构优化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互联网经济作为处于发展初期的经济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建立健全互联网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互联网经济发展的规划指导,完善互联网经济监管体系。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想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重要突破口在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体就是要以创新为动力、以协调促平衡、以绿色为前提、以开放促发展、以共享促公平,从而最终实现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的目标。
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坚持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规划,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稳步实施,激发美丽乡村建设的内生活力;坚持凸显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人文内涵,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互通共享。
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切实维护农民环境权益之根本是依法加强对农民环境权益的司法保护和救济,完善现行代表人诉讼与公益诉讼制度,加强配套的司法救助措施,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民环境权益依法保护提供司法保障。
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保护农民在农村生活、农业活动中所享有的环境权益:一是,环境权作为基本的人权,理应为不同地域、不同收入、不同身份的人所平等地享有;二是,农民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与根本,只有切实保障了其环境权益,方能真正调动这一最为关键的主体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从而更好地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科学立法,让农民环境权益的保障有法...
在包容性强的法治经济制度影响下,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改革与法治三者关系体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未来,我国法治经济应在立法、司法、执法三个方面宽严结合,走出一条“刚柔并济”的法治经济路线。
知识产权不仅是创业创新实践的核心内容和关键因素,更是激励大众创业的发展动力和源泉。我们要完善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降低创新创业门槛,营造激励创新的发展环境;强化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服务,保护创新创业成果,为大众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助游模式比传统的团队游模式更具新颖性,当前,自助游纠纷事件迫切需要通过界定自助游的法律性质,厘清自助游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从而明确双方的责任承担,为自助游纠纷事件的解决提供立法和司法依据。
大数据具有高速、多样、真实性等特征,能够有效提高律师法律服务效能、拓展服务范围、保证服务供需平衡、改善服务环境。因而,利用大数据来促进律师法律服务,就需要提高法律适应性,全面完善法律。
“3·15”作为标志性和公众性的消费者权益维护活动,是优化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净化市场活动环境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3·15”对民商法功能的诠释和促进作用也更加凸显,而如何通过有效途径来优化民商法的积极功能,也成为“3·15”活动开展过程中需重点探索的问题。
科学合理的校规往往具有深刻的教育内涵,可以有效规范师生行为,促进教学和学术研究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不当的校规则浮于事务表面,缺乏思想内涵,偏离育人根本,一些异化后的“奇葩”校规更是被吐槽为“笑规”,对学校办学和学生发展产生消极影响。高校校规建设需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涌现出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要求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要依托大数据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利用大数据的“私人订制”教育方式,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个性化、精准化发展,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效率。
历史虚无主义由来已久,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惟有精准发力,方能从根本上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为此,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网络阵地的规范建设与有效管理;做好历史热点问题的研究与成果宣传,用真实史实戳穿历史虚无主义的谎言;鼓励创作符合主旋律的文艺作品,营造良好文化环境;增强法治观念,用法律手段打击历史虚无主义行径。
从“新文创”概念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到文创产业的两个趋势:一是从娱乐到更加注重双效统一的文化内容生产趋势,二是科技与文化相互融合、相互赋能、相互赋值的趋势。未来,我们要构建IP开发新模式,发挥科技对于文化的助力作用,努力用“新文创”讲好中国故事。
当前,泛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新文创”的产生,“新文创”是一种系统的发展思维,旨在通过广泛的主体连接,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相互赋能,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复合化生产和IP构建。未来,“新文创”的发展应改变传统叙事方式,凸显情感,着重提供充满创造性之爱的数字文化产品。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提高了宣传效率,但当前我国新媒体新闻报道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媒介融合实现信息共享,借助网络平台完善相关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增强传播效果,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养,真正实现新闻报道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成为时代宠儿,承担着信息传递重任,并形成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介环境。现实中,部分新媒体为获得关注,不惜牺牲品质,发布“低俗”信息,导致新媒体内容出现“低俗化”倾向,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通过有力措施,防范新媒体内容“低俗化”。
数字文化业态是数字产业在文化领域的创新体现,在“互联网+”时代下体现出典型的整合化、平台化、重组化、融合化趋势,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数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念、技术、人才、机制等多方面的束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创新进程,推动“互联网+”时代数字文化业态又好又快发展。
文化产业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主流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物质基础。发展文化产业,要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态度,从传承过去、对接当下和发展未来的高度增强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现实需要,是铸就民族精神的坚实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我们应以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思想武器,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和发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出发点,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文化观和文化理论,发展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先进文化,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里最早是先秦社会下的聚落共同体。伴随着战国领土国家的发展,里逐渐成为了国家的基层行政组织。在秦汉时代,里是国家行政管理最为基层的组织,里吏则是国家意志在最基层的体现。里吏不仅是国家行政的管理者,也是地方社会秩序的维持者。与里父老一道,在地方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