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 为改革开放再出发贡献更大力量
九三学社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戮力同心、开拓前行,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奋力书写新时代九三人的荣光。
九三学社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戮力同心、开拓前行,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奋力书写新时代九三人的荣光。
2018年必将被历史铭记。这一年,我们用汗水、我们用创造、我们用全国各族人民汇聚起的磅礴力量,在中国大地上收获了丰硕成果;这一年,我们用信心、我们用定力、我们用5000年文明熔铸的拼搏精神,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留下了铿锵足印。 2018年,党的十九大绘就的宏伟蓝图在这一年开篇走笔,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这一年快马加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1.甄占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接地气、贴人心、有温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接地气、贴人心、有温度,可亲、可学、可用,许多“金句”“名言”成为人们分析和阐明问题的常用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一思想所蕴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观照时代、观照现实、观照人们的实际感受,真正起到了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的作用,有力提升了人们攻坚克难、化解矛盾、...
31.厉以宁:中国当前主要任务是结构性改革 中国今天进一步发展经济,已经不能是单纯引进来机器设备了,重要的问题是要有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品牌创新。这都涉及到结构性改革的问题。1840年鸦片战争时,中国的GDP总量比英国大得多,但是GDP结构远远不如英国。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经济结构比经济总量更加重要,如果没有结构性改革那么经济实力也将无法提高。中国要进一步发展经济,...
51.李培林:我国社会治理形势出现根本性好转 我国社会治理形势出现根本性好转,打破了犯罪率随着现代化推进必然升高的西方“魔咒”,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群体性事件、信访总量、非正常上访量等社会秩序的关键性指标同时出现下降趋势,特别是成为世界上命案发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同时,互联网依法治理初见成效,虚拟社会不再是法外之地。我国社会总体安全的好局面,实属来之不易,为...
68.叶小文: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历史文化传统决定道路选择。中国的未来决不是西化,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决不是发展阶段上的差异,其重要原因在于文化基因的不同。——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日报(海外版)》...
81. 公众对于科技发展态度“喜忧参半” 调查显示,七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科技发展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好”“科学技术增加了人民的幸福感”,“工作效率提高”(46.6%),“交通更加快捷”(45.9%)和“娱乐更加多元化”(43.7%)是科技给公众带来感受最深刻的三个变化。同时,65.3%的受访者表示“我担心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消极影响”,从个人层面来看,科技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对自己...
91.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 当今世界面临很多复杂问题,我们都相信保护主义不是解决方案,我们需要更多国际合作、多边主义。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和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合作,正和国际社会一道探寻解决全球性挑战的全球治理机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思想,坚持人民主体,深刻揭示了人才发展客观规律,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鲜明特征,对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快建设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着力点应放在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与决心、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注重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激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实践的积极性等四个方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支持。
激浊扬清是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精神要求,也是良好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形成的保障。干事创业是对党员干部忠诚于党的事业、国家责任的行为要求,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途径。构建激浊扬清的政治生态,新时代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政治引导来激励党员干部奋发作为,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践行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不断攀越高峰、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应该秉持实干作风,切实践行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政府诚信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为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要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制度创新、坚持依法行政、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推进地方政府诚信建设。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门槛越来越低、信息传播日益自由化,这种全新的信息交互模式无疑为政府开展公共事务管理、维护和传播政府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新媒体时代传播良好的政府形象,需要深化认知,提升能力,充分发挥新媒体功能,加强制度建设。
我国乡村治理面临一系列制度性“纠结”和困境: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反向拉扯”,乡村共同体与流动性社会的“结构调适”,行政化下沉与乡村自治的“机制对冲”,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双重约束”。直面制度性问题和困难,破除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壁垒,是乡村治理体制性改革的出路。
重建具有活力的基层组织,搭建国家资源与农民诉求有效对接的平台,是当前基层治理中的重大任务,也是一个难题。要从加强国家对基层治理的规范化着手,一方面将基层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另一方面,这个“笼子”又必须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让权力行使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灵活性。
健康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贫困地区走出贫困生存怪圈。当前,我国健康扶贫工作面临理念、扶贫对象、对口帮扶、体系建设等诸多问题,需要采取多维干预方式进行扶贫策略调整,实现健康扶贫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健康扶贫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既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推进健康扶贫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健康扶贫信息系统、强化监督检查、形成健康扶贫联动机制。
合理利用社会保障制度,能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安全网”“稳定阀”“调节器”等功能。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助力精准扶贫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应完善制度设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探索多元化的精准扶贫项目,确立严格监管机制,实现基层社会保障的协同化治理。
东部支援西部、先富带动后富,能够形成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实现东西部协作扶贫,各区域必须做好资源跨区域分配。政府要跨区域开展援助,企业要跨区域进行产业转移,社会要跨区域进行人才交流,从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进道路上相互帮扶、砥砺前行。
乡村生态旅游在精准扶贫中具有重要作用,如今却面临基础设施落后、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旅游项目缺乏特色等困境。发挥乡村生态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需要构建乡村生态旅游多元主体协调机制,精准设计多产业融合并举机制,精准识别乡村旅游扶贫人群,精准打造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根于乡村,蕴含着强大的道德榜样力量。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转型期,乡村社会治理问题逐渐凸现。破解乡村治理难题,需要改善治理环境,吸引乡贤回归乡村;夯实治理基础,发挥乡贤的带动作用;有效利用文化资源,重塑乡贤文化。
新时代的企业家应有新担当,这种企业家担当应表现为以自主创新与技术变革为己任的先锋精神,以及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拓宽消费升级新渠道为目标的敬业精神。要不断提高生态环保意识,建设绿色宜居生态城市;提升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度,促进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倡导契约型社会建设,健全有序的法治市场环境,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40年改革开放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有人着眼于经济,认为是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巨大体量;有人着眼于政治,认为是各级组织培养的党政军领导干部;有人着眼于社会,认为是巨大的人口红利和不舍昼夜的流动人口……而我认为,分析最宝贵的财富,离不开创造最宝贵财富的人——民营企业家!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
企业家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要让企业家精神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为企业家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需要冲破传统文化的压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家稀缺的问题;完善企业家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创新本能;明确界定政府与企业的边界,降低制度交易成本,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家才能错配的问题。
目前,制造业国际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但我国制造业发展依然“大而不强”,产业规模与产业附加值不匹配,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面临较大挑战。未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立足国际形势与国内环境,做好制度供给,改善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争取早日做大做强。
双创生态系统的自演化,主要经历群落形成、资源集聚、功能聚合三大阶段。要把握发展契机,从双创生态系统的自演化机理出发,以代谢机制培育群落、以资源积聚丰富生态圈、以服务延伸聚合功能,全面助推双创生态系统建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当前科技创新中存在资金、信息、管理方面的“孤岛现象”。要消除这些“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需要政府畅通产业链、创新链与资金链,建立科技创新要素共享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引导。
在当前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注重人才这一主体要素,即发挥科研人员的创新主体作用。当前,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面临着三个难题,即政策落地难、成果转化难、收益分配难。破解这些难题,需要着力做好工匠精神的长远打造、科研基层的系统打造、示范效应的典范打造。
异化劳动将劳动变成了压迫人、剥削人的异己力量,容易导致劳动者精神萎靡、自由意志丧失、生存异化等现象。工匠精神是求真尚美、独具匠心、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劳动精神,体现了劳动者的本质力量、创造精神、思想情感以及价值理想。新时代,我们应以工匠精神促进劳动者的自由解放以及全面发展。
装备制造业需要高校为其培养和输送大批高质量人才,但高校培养的人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高校,要集中优势资源进行特色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促进教育资源共享。
人民监督员制度打破了检察机关一度封闭的职务犯罪案件办理,增强了透明度和参与度,有利于人权保障和司法公正。目前,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推进背景下,坚持和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需深化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认识,适时出台《人民监督员法》。
人民监督员制度创设的初衷是加强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的外部监督,但为了应对新形势的要求,应当对监督案件范围、监督事项范围和对进入监督程序的案件启动条件进行调整。
行政执法规范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以社会本位、公民本位和依法治国的理念为指导,通过规范执法机制、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等措施实现行政执法的规范化,能使政府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
“互联网+法律”的形成,使法律服务领域进一步细分,覆盖范围扩大,技术驱动也从原有的“大数据”走向“人工智能”。通过“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律师”“互联网+当事人”三个层面的服务拓展,彻底改变了传统法律服务发展现状。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护是全面保护虚拟权益的关键。因此,需加快关于网络名誉权的相关立法工作,完善名誉权立法保护体系;出台司法解释,明确网络名誉权侵权案件管辖权;设立专门的网络监管机构与网络名誉权救济基金,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校园欺凌对于未成年学生造成的通常是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长期难消除的阴影。遏制校园欺凌事件发生,需教育与法律并施,加快校园欺凌的立法脚步,建立综合防范联合机制,还校园一方净土。
督查检查考核是推动党的政策落实的重要手段。基层督查检查考核工作在发挥激励鞭策“指挥棒”作用的同时,也存在名目繁多、频次过密,重留痕、轻实绩,不问因果就追究责任等问题。新时代推进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要积极借鉴党在不同时期的有益经验,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思路与政策。
工作点评的目的不是做“老好人”“好好先生”,使工作点评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舒适氛围中度过,沦为纯粹的形式主义。因此,要想把工作“评”出深度,“评”出实效,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自身的“望、闻、问、切”的能力。
以什么样的标准、导向、方式选人用人,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但也要清醒看到,不作为、乱作为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选人用人体系还不完善。 第一,旗帜...
如果说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重要细胞,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则是细胞核。新时代的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要把党和人民群众放心上,要具备能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地气”、忠诚与担当的“心气”、勇于创新的“豪气”以及一身浩然“正气”,才能引领基层党组织的全速发展。
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根据现实情况,为有效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还需要改善农村政治生态环境,理顺“村两委”关系,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关乎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关乎党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和工作的成效。新时代,如何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是党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需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创新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的方式方法,严格执行党的群众纪律,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不断提升新时代党的群众组织力。
“智慧党建”的开启将使党建宣传形式走向多样化,党建管理走向智慧化,党建服务走向现代化。打造“智慧党建”,激活基层党组织活力,转变思维是前提,夯实硬件是基础,明确定位是根本,同时还要健全“智慧党建”相关工作机制,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本领。
党建工作运用互联网思维,可以改善传统工作模式,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但“互联网+”下,党建工作也面临思想观念转变、管理方式创新等新挑战。为重塑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应启动“互联网+党建”这一“红色引擎”,培育互联网思维,锻造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打造基层党建网络监督平台,焕发基层党建新活力。
新媒体的迅速兴起和广泛应用改变了党建工作的外部信息环境,为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强化互联网思维,优化新媒体党建工作的模式与体制机制,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新媒体素养,从而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近年来,京承高速公司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许多创新之举。一是联系实事想明白;二是结合实际说明白;三是创新实践做明白。公司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制定了《公司党委主体责任目标管理责任书》,并把主体责任内容细化、实化。
新媒体时代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来的不仅是一场技术上的革新,更是人类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它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随着多元文化、思想观念的交互共生以及海量碎片化信息的传播,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面临着较大冲击;另一方面,新媒体新技术使得信息的搜集和整合更加便利化,有助于了解受众的思想动态、语言表达习惯等,为构建和加强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更好地创新话语体系、提升话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微博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在大多数互联网热点事件中,都可以看到微博意见领袖的身影,他们已经成为影响网络舆论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好微博意见领袖信息传递、议题设置和观念引导的积极作用,就需要团结和引导微博意见领袖,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传播氛围。
公民对价值观理解认知的深度与内化为自觉意识的程度影响着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分析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廓清在现代化信息背景下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把握有效推进当代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的条件,对于构建中国公民价值观教育体系,助推公民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人们的求知欲越来越高,但身边的媒体或其他手段难以令其触及所需时,就会催生焦虑情绪;信息生产者及信息量增多,信息繁杂真假难辨,是知识焦虑产生的另一重要因素;信息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容易导致人们对信息的盲目索取,从而加剧知识焦虑的恶性循环。对此,我们要在压力与动力之间找到平衡点,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迎难而上。
知识焦虑现象并非为信息社会所独有,只要人类依然存在反思的烦恼和动力,焦虑就难免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共享。在现代社会,知识焦虑很常见,但状况各有不同。对此,我们要深刻洞察信息化对于成长的新要求,还原出知识焦虑对于数字化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充分利用焦虑体验提高知识利用率,把焦虑变为动力。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是新时代中国精神构筑的全方位指引,“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吸收外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空间指引”;“面向未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时间指引”。三个方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辩证统一于中国精神构筑的实践进程。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需通过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民间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中国本位文化建设、发挥科技与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文化“走出去”水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思想注解。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面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映射到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形成精神动力、产生思想价值。
我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更好发挥资源优势,各地应重点挖掘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加强区域联合营销,引导市场有序发展,并借助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全方位地宣传。
广场舞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市民文化活动。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把广场舞活动打造成文化惠民的新阵地、文化共建共享的新载体,让更多传统民间艺术融入广场舞,让广场舞文化和蓬勃发展的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让广场舞成为乡村振兴“加油站”,使广场舞在新时代舞出新风采。
唐朝在西域地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治体制,不仅保证了行政治理的有效性,而且对稳定整个西域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唐代巩固边疆的军事、移民、经济、水利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原文化在西域得到了广泛传播,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使“华夷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