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5月中期 总第 705 期 2021年5月25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携手共建绿色、健康、数字丝绸之路

中国贸促会连接政企、衔接内外、对接供需,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2021年,我们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围绕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构建广泛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努力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特别策划

管得住与治得好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世界感叹中国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治理样态,把制度优势转化成强大的治理效能,实现了从“管不住”到“管得住”的飞跃,在新征程中要...

“管得住”后,哪些需要治得更好

【重要发现】 95%的受访者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所谓的“管不住”难题治理成效表示认可 受访者对党风政风整治、反腐斗争与行政管理改革等方面治理成效认可度高,均超过60% 受访者更加期待社会民生领域治理效能的提升,围绕教育、住房和人居环境等问题普遍表达了较多期待 受访者参与基层治理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升高,政治参与的诉求值得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

2020年后相对贫困治理应关注的重点

在经济社会发展发生重大转型的历史时期,如何在遵循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规律、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大势的前提下,重新审视中国贫困发生发展规律与治理机制,进而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贫困治理能力提供前瞻性研判依据,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学理意义和政策讨论意义的主题。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制度体系支撑

新的世界格局下我国科技创新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转化机制、交易规范、政策措施与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可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政策体系构建、区域协同机制、技术市场发展、制度设计与激励、创新网络构建等层面推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

包容性治理与“十四五”医疗卫生治理现代化

在包容性治理视角下审视,医疗卫生治理现代化起码包括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过程协同化、治理机制迅捷化和治理结果共享化等学理内核。面向“十四五”,我国亟需破解医疗卫生体系在治理主体、治理过程、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果等方面面临的新难题,坚持以包容性治理理论为指导,理性选择着力方向与重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治理现代化。

当前政务公开智慧服务的困境及对策

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蓬勃生发推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兴起与发展,但也带来了数字政府环境下的政务服务选择性信息公开、政务公开的平台建设与服务缺位以及政务公开服务中的“信息孤岛”困境等新的挑战与难题。这与压力型体制下公开与保密的信息边界发生冲突的原因有关。应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重大民生决策评估体系,以及新技术应用为导向的共享数据服务平台,真正落实政务公开服务的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便民为民的原则。

“无废城市”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方向

“无废城市”的定义具有显著的时代特色,能够体现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启动,被视为固体废物领域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1+5”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和地区代表了不同发展定位、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基础和不同发展模式,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较高的覆盖面。

城市社区自主治理能力提升的新路径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对行政手段的依赖性较强,基层政府及派出机构普遍面临“有限资源、无限责任”的治理难题。改进城市社区治理,需要厘清政府与社区组织的职责边界,推进社区赋权,公共部门提供协助,引导城市社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常态化议事平台,制定社区规约和议事规则,提升自主治理能力。

消费金融如何助力“双循环”经济

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金融将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消费金融在经历起步、探索、发展等阶段后,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融合,呈现出新特点。但由于过快增长,也积聚了一定风险。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契机、新需求,直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升内生的风控能力和水平,是消费金融能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热点述评

基层“狠话治理”的产生与扭转

某些地方领导通过放狠话来推动政府治理,这使得我国在地方政府管理中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狠话治理”。“狠话治理”的蔓延源于地方制度的不合理,一些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为人民服务的政绩观和为人民服务的纪律观等的扭曲。要矫正“狠话治理”的不足,就需要健全地方政府的集体决策制度、干部监督制度,构建地方政府制度与责任清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并在干部晋升任用中重点考察服务积极性、政绩观、纪律观等要素。

“吃空饷”凸显基层治理漏洞

“吃空饷”现象暴露和揭示了当前我国基层治理的制度性漏洞。比如,基层治理权力的条块分割以及碎片化;基层治理权力的不透明和不公开;基层治理权力的无从参与以及无从监督。对此,需要通过深刻的体制性和制度性改革,构建基层治理现代化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奠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基。

自我革命精神的深层逻辑与实践指向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能够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精神。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一个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根本性问题。回顾百年党史,要想保证执政的效果和效率,必须不断提升执政能力,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自我革命,与时俱进地顺应国际局势,主动求变。

中国共产党革命成功的历史逻辑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建党百年史上的重大成就,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基础和前提。近代中国革命实际上是一条寻路之旅,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曲折后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和制度,赢得了革命胜利。这背后包含了近代中国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和必然性。

以“规德并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各项事业稳步前行,但不容忽视,一些西方不良思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腐化个别党员干部,使其逐渐丧失理想信念,道德滑坡,这些现象影响社会风气,阻碍我国政治建设进程。从建设良好政治生态出发,我们要以廉政为切入点,以法律法规与道德品质为基点,通过法规对党员干部的行为进行约束,通过道德要求对他们进行思想引领,做到“规德并举”,为政治生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理论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一种前瞻性理论,更是一种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解决全球性公共问题的科学性实践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范畴,构建了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价值原则和实践路径,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开创美好未来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社会治理

我国“闭眼工程”的政策意涵与建设方略

“闭眼工程”旨在通过具有监护资格的其他个体和组织为无法定家庭监护人的特殊人群提供替代性监护,是近年来我国家庭政策革新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但是,“闭眼工程”的有效开展仍然有赖于破解刚性服务需要人数众多和现阶段补缺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固有矛盾。引导家庭发挥监护照料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社会福利的制度定位、培育社会力量的服务能力、开展服务对象的分类管理及增强专业人才培育将是“闭眼工程”建设的基本方略。

家政服务业如何助力纾解相对贫困问题

家政服务业及其工作给相对贫困群体就业提供了独特的机会和可能。家政工人的工资收入远远超出了贫困线并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家政工人的工作历程、与城市中产阶级的互动提高了其人力资本并塑造了现代性价值观念。人力资本的提高和现代性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是家政工人摆脱相对贫困的基础条件和决定性影响因素。

城乡三元结构视角下的县域城镇化问题研究

脱离工业支撑和农业生产的县城具有“非工非农”特点。县域城镇化在农民可自主进城与自由返乡的城乡之间,塑造了县域这一第三元空间,我国基层社会从城乡二元变成城乡三元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尤其要重点关注农民就业问题,避免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的激励下,片面追求人口城镇化。

城市社区精准化治理的优化路径

21世纪初,我国社会体制结构发生重要变迁。社区成为群众生活的承载空间,亦是政府、市场、社会交互作用的重要场域,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愈发凸显。网格化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历经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日臻完善。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网格化管理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通过社会化协同实现精准防控。网格化的既定功效与蕴藏的制度潜力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局部失灵”的问题。为此,需要在制度建设、服务导向、参与主体等维度加以完善,进一步激发治理效能,构筑善治之基。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专栏

国外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认知的演变过程与特点

政党国际形象是政党自我建构与国际评价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执政资源,不仅关系到政党的执政地位和能力建设,还关系到政党外交影响力和国家形象塑造。自1921年建党以来,国外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发展阶段的形象认知经历了从不认可到多元化、两极化的演变过程。中国共产党要获得从大党走向强党的先机,应全面准确把握国外关于中国共产党形象认知的演变过程和特点,在把握政党国际形象建构优化一般规律和学术与政治并存特点基础上,加快理论和实践策略研究,真正发挥国际形象执政资源的政党和社会发展作用。

照耀百年的理想和信仰之光源自何处

伟大的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红色家书是中华民族烽火岁月的悲壮记忆,一封封烈士书信,铭记着一段段充满激越温情的辉煌历史,字里行间处处闪现着跨越时空的理想之火、信仰之光。信仰的力量依靠其真理性,更离不开与情感的深层联结,炽热家国情怀彰显信仰力量的崇高情感归属。理想信念不会自发产生,确立也并非一时冲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铸就信仰坚守的牢固基石。现实的确证,为信仰提供坚实持久的力量之源,人民至上的实践品格赓续源源不竭信仰之力。

法治视点

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总指引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法治中国建设最核心最根本最重要的思想保障,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和稳定性思想支撑,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总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全面理解、深入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内涵,将法治建设定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各方面,并以法治的引领机制、规范机制、促进机制、保障机制推动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网络消费维权的难点及对策

消费者的相对弱势地位使其在网络消费过程中经常遭受一些诸如网络消费诱导、网络虚假宣传、网络诈骗、网络物流侵权等新的侵权形式,消费维权遭遇取证困难、申诉无门、维权程序复杂、格式合同、电子支付风险等难点。因此,可在目前相关立法、司法以及争端解决机制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网络消费侵权纠纷解决机制。

新时代法治信仰的内涵与实况评估

法治信仰是新时代我国法治创新与改革的新提法。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深入理解“法治信仰”的内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培育,需要明确其同政治信仰、道德信仰之间的关系。法治信仰与政治信仰是并行不悖的,要结合政治讲法治;法治信仰与道德信仰不可分离、不可偏废,法治和德治要协同发力。在我国治理实践中,学法与守法领域最能精准评估法治信仰目标的推进实况。学法是法治信仰形成的基础前提,守法是法治信仰形成的外在表现。

民间借贷案件执行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民间借贷案件执行难问题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需要协同治理。法院立案、审判、执行各阶段要加强衔接配合,强化执行措施和管理监督,强化诉前保全、事实查明、判项和调解协议条款的可执行性以及关联案件的统筹处理。法院可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宣传部门以及基层组织强化协作配合,推动形成规范和保护合法民间借贷、深化诉源治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共治合力。

专题调研

文旅融合背景下基层治理创新的赤坎实践

赤坎古镇位于广东省开平市中部的潭江之滨,距离开阿市区12公里,已有360余年开埠历史,是全国闻名遐迩的中国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中心镇和广东省新型城镇化“2511”综合试点镇。赤坎古镇的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华侨华人众多,为加强赤坎古镇的文物保护、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开平市委、市政府实施了赤坎古镇华侨文化展示旅游项目(...

文化纵横

新技术凸显强大的文化重构力量

虚拟偶像从二次元文化中破圈而出,显示出新技术强大的文化重构力量。虚拟偶像与通俗大众文化缔结了“通俗文化世界主义”,让Z世代在共享价值中彼此交流、逃避孤独,在虚拟的二次元文化中构建想象的共同体,在虚拟偶像崇拜中完成了主体性意识的崛起。未来文化融合趋势深化的关键是,政府能否对个体化持包容态度,引导个体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最终通过制度建设将个体化合法化和制度化。

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与发展,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技术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迅速到来。跨文化传播在融媒体时代呈现出主体多元化、边界模糊化、传播立体化等新特征。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传播思维僵化、内容符号化、模式单向性、渠道滞后性等表达困境。对此,要抓住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契机,提高我国跨文化传播能力,在转变跨文化传播思维、强化“内容为王”理念、创新双向互动传播模式和丰富传播渠道、挖掘民间传播力量上下功夫,不断探索跨文化传播视域中国家形象建构的新理念和新路径。

地方特色文创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地方文创的设计与开发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还具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文创产品的创意开发、品牌打造以及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探索地方特色文创产业创新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新路径,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

中国共产党百年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百年发展历程中,我们党根据每个时期的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了探索、形成、提升和创新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实施路径各有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验和启示,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理论武装与文艺育德的同向同行探析

理论武装与文艺育德作为培根铸魂工作的两种方式,相辅相成,优势互补。二者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具有同向性;同时,二者具有互补性,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有机统一、理论认同与情感认同的深度融合、显性教育与潜性教育的优势互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理论武装与文艺育德应同向同行、共进共融、协同育人。

读史札记

古人应对焦虑的智慧

焦虑的形成,生理上在于思虑过度而不得,心理上在于企慕过高而不成,导致心火上炽而产生焦急、烦躁、忧虑等情志特征。中国古人通过调理五脏、调养心神、调整心态来应对焦虑,形成了治疗、修心与养身三位一体的调养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