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1月上期 总第 728 期 2021年1月4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摘要】公共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公益诉讼就是维护人民权益的法治工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从每个检察院办案全覆盖到破解“老大难”,从做实法定领域到积极稳妥拓展新范围,从开拓创新开局破题到规范理性健康发展,形成了一套公益司法保护的中国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社会认同。 【关键词】公益诉讼 依法治国 【中图分类号】D925.3 【文...

特别策划

乡村振兴与乡村现代化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我...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摘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战略,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过程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部署。在过去的一年,5年过渡期政策的落实和实施,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新的一年中,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仍然是脱贫地区的底线任务,要在完善产业发展、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四个关键问题

【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正确认识我国城乡关系的变化,在城乡融合背景下考虑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要正确认识乡村社会本身正在转型,在理解乡村社会新特点下谋划乡村振兴的定位。要正确认识乡村发展资源及其转化,合理谋划乡村振兴的实现方案。要正确认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不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前提下有序开展乡村振兴示范。 【关键词】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脱贫攻...

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摘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坚持质量、绿色、品牌和科技等核心要素,植根于县域,依托乡村农业资源,以农民为主体,积极创新创业,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业态丰富的产业体系。为此,可以从壮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重视质量、绿色、品牌和科技四要素,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等方面寻找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关键词】乡...

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新发展格局

【摘要】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国内粮食安全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定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需要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新发展格局。把握好新发展阶段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机遇挑战,是明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粮食政策方针的重要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国内粮食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国家粮食安全新发展格局必须保持高度战略定位,确保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高...

在地化和回嵌乡土:村史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摘要】乡村精神风貌是村史馆的灵魂。村史馆只有回嵌乡土、实现在地化,才能推动乡土文化知识体系建设。杜绝形式主义、宣扬在地文化、回归村民主体,村史馆就能真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关键词】村史馆 乡村振兴 在地化 回嵌乡土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村史馆不应“悬浮”,应接地气 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近年来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过...

激发乡村振兴中人才的凝聚力

【摘要】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但是乡村人才数量薄弱、素质羸弱、领导力贫弱导致的人才凝聚力不强,难以适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通过对乡村人才“三弱”现状的分析,构建提升乡村人才凝聚力的“五力模型”,即从头脑、心灵、精神、身体、社会五个维度,针对领导力、向心力、担当力、战斗力和协作力五个方向进行全面强化,开展“头...

乡村振兴促进法的特色与关键制度

【摘要】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对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的法定化,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统领性和现代性。作为促进型立法,乡村振兴促进法重在激励,同时促进与约束并重,尤其是要求各级政府履行好法定职责。实施好这部法律,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职能,在一些关键制度上着力,特别是要尊重和维护农民主体地位,规范农村集体的组织和运行,面向市场搞活农民合作经济,健全现代乡村...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现状与前瞻

【摘要】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要起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初步探索、持续发展、深度调整和全面推进四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我国在农村绿色发展方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态文明制度规范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面对新时代对农村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我国...

城乡融合发展的进展、障碍与突破口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思路。近年来,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也存在着要素融合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产业融合缺少集聚效应发挥作用的基础、制度融合存在制度性差别、空间融合存在城中村和空心化村庄、治理融合存在治理资源匮乏、治理结构固化和公共产品供给低效等困境。对此,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明确改革的大方...

热点述评

主动“找活干”的基层干部画像

【摘要】新发展阶段如何激发广大基层干部主动“找活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纵观近年来在精准脱贫、贯彻新发展理念、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一系列重大工作任务中表现出色的基层干部典型代表,主动“找活干”的基层干部行为表征主要有主动在事前未雨绸缪、事中留心补位、事后复盘总结。基层干部主动“找活干”的行为习惯,既与其自身的能力素质和潜心修炼...

基层治理要力戒“差不多”思维

【摘要】基层治理要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就要力戒“差不多”的思维模式,把为民导向贯穿始终。“差不多”表面看是为官不作为、为官假作为、为官乱作为,实则是权责不明、激励不足、形式主义、作风不正。为此,治理基层“差不多”现象需精确权责范畴、培养治理人才、精进治理技术、净化基层作风、细化治理流程、精准化治理结果,扎扎实实为民谋利、勤勤恳恳为民解难,...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与体系框架

【摘要】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后推动中国式民主的新命题新理念新部署,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具有人民性、全面性...

念好新时代的人才经

【摘要】1991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丛刊上发表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念好新时期的“人才经”》的署名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学理上系统论述了“知、举、用、待、育”的人才工作经略,是一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人才工作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文献,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财经聚焦

全球供应链梗阻下的中国外贸形势解析

【摘要】此次全球供应链中断时间比预期更长,在许多国家推升了通胀水平,美欧等多国更是饱受“断链”困扰,成为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一个风险。全球供应链受阻背景下,中国外贸表现出强大韧性,实现了较快增长,但也受到海运物流不畅、成本上升等供应链问题干扰。当前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紧迫性凸显,需要各方加强国际合作,畅通国际物流通道,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关...

入世以来中国进口发展的历程与展望

【摘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入世”20年,不仅是中国重信守诺扩大开放的20年,而且是与世界互利共赢的20年,是为经济全球化作出巨大贡献的20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将继续从对外开放中获得发展动力,在对外开放中为世界提供更多机遇,积极扩大进口,完善进口促进配套服务体系,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关键词】中...

党史党建

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

【摘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创造了世界发展史的奇迹,建立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展现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之所以能取得辉煌成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是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内蕴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开拓进取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所展现的科学性,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实践性 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

新时代新征程需把握四个统一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九个必须”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的“十个坚持”,都蕴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依据的重要经验、基本原则,具有强大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深刻把握核心与初心、旗帜与道路、硬实力与软实力、前进动力与力量源泉四个...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阐释理路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逻辑、本质特征、重要地位、世界意义及其实践成果与发展模式的总结凝练和全面阐述,是新时代中国话语阐释的现实依据。新时代中国话语阐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处理好原则性与自由性的问题,明确“何为价值”与“价值何为”两个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和阐释上,遵循“微观积累—中观汇...

共产党人英雄辈出的强大动因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英雄辈出。初心使命的召唤、性质宗旨的汇聚、伟大工程的培育、伟大斗争的淬炼,彰显出中国共产党英雄辈出的根本原因及其理论逻辑、政治逻辑、时代逻辑和实践逻辑。党的初心使命是英雄辈出的源动力,党的性质宗旨是英雄辈出的内在要求和强大保证,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英雄辈出的重要途径,党的伟大斗争是英雄辈出的...

专题调研

全力打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 应用技术型大学

【调研背景】“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要切切实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服务生产”“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主导思想,多形式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高瞻远瞩的办学思想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指路明灯,是学校不断前行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探索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

生态视角下科普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科普生态是各类科普参与主体通过良性完备的机制,实现高效协同、开放共享、共建共赢,以推动科普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的复杂体系,是一个地区科普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落实“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需要建设多元主体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科普治理体系,推动形成活力充盈的良性科普生态,促进科普...

新发展格局下西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路径

【摘要】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和重要战略举措。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新的贸易形势,西部地区要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从创新融合、深化改革、优化结构、通道建设四个方面持续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 西部地区 贸易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 【文献标识码】A 基于时代趋势、世界形势和我国所处的发...

域外观察

俄罗斯构建亚太地区安全稳定机制的前景分析

【摘要】新版《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强调与中国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与印度发展特殊与特惠的战略伙伴关系。该文件高度重视俄中、俄印关系,明确提出“在不结盟的基础上,在亚太地区建立可靠的地区稳定和安全保障机制”。构建亚太安全稳定机制的构想是俄罗斯“转向东方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俄“去西方化”政策的重要一步。通过构建亚太安全稳定机制,俄希望成为亚太地区...

深化传统友谊共谋安全合作创新发展

【摘要】2021年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双方友谊日益巩固,双方人民福祉和前途命运更加紧密相连,充分展现出双方是患难与共、抗疫与共、命运与共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王毅外长先后两次访问中东,议题丰富、成果丰硕,体现了中国与中东国家在事关双方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的相互支持,在合作抗疫上的团结守望,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上的齐心协力,在应对地区冲突...

青年关注

从社恐到社牛:青年人社交议题背后的心理分析

【摘要】随着“社牛症”内容在社交平台的传播、评论与行为模仿,其逐渐从部分网红的哗众表演转化为各大平台用户竞相模仿的流行性传播现象,最终演化为弥漫于青年人群的社交心理。从“社恐”到“社牛”的社交价值取向的摇摆与转变是青年人群现实空间的社交需求被过度抑制之后内心的呼唤。青年人群在享受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与世界产生真实的关联、优质的连接和健康的外向互...

容貌焦虑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摘要】容貌焦虑是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和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社会现象,近几年已发展到日益严重的程度,极大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的公序良俗,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其成因是网络助推、监管缺位与浮躁心理,而对此需要进行综合治理,包括树立正确审美观念、加强行业监管及社会引导,从而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化解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

新时期高校纪检监察的属性分析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整体监督体系的建设和专门监督机构的培育进入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由高校纪律检查委员会一体开展,其属性定位也进一步调整和清晰化。高校纪检监察是实现党内监督的主要途径,也是国家监察职能在高校的必要延伸。作为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纪检监察还应与其他监督类型相互贯通、协调,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高校纪检监察 ...

读史札记

古代的指纹鉴定与侦查破案

【摘要】指纹与手迹在社会生活及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体现了数千年中华法制文明中蕴含的丰富历史经验与智慧。利用“手迹”进行侦查勘验,最早出现在《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周代的“质剂”(木刻契约)、汉唐时的“下手书”与“画指券”、宋元时代的“手印”“手模”具有防诈证信的作用,它们在古人生活及交易中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凭证。 【关键词】指纹识别 司法实践 手印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