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10月下期 总第 747 期 2022年11月4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法治建设方面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的重大论断。党的二十大报告通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彰显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展现了清晰深刻的法治逻辑。迈上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准确把握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刻含义...

“和而不同”: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智慧

【摘要】天下为公的大同理念,是中国建构同心圆的共识基础;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是中国调动积极性的情感纽带;不偏不倚的中道精神,是中国包容各种力量的方法原则;得道多助的政治理念,是中国汇聚人心力量的精神底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阔步前行,使冷战思维彻底成为历史,为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就为中华民族赢...

特别策划

二十大报告精要研读——深刻领悟“五个牢牢把握”

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必须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人民论坛》将于10月下期开始陆续推出系列专...

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摘要】党的二十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可从总体结构、政治宣言、行动纲领、纲领性文献等方面来理解和把握。总体来讲,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

作者:迟福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

从世界政党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摘要】执政党的品质和政党政治的运行质量成为影响国家兴衰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随着世界“向东看”,各国求和平、谋发展和政党探索发展道路、寻求治理模式的态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党渴望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世界政党的角度来看,执政党的党代表大会,对国家和社会的长期发展目标作出如此精准设计,对发展蓝图进行如此清晰描述,向世界明确宣布实现这...

新时代、新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摘要】“五个牢牢把握”既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的必然选择。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伟大变革推动伟大事业,经历三件大事并取得三大历史性胜利。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正确回答时...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摘要】在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多年起伏跌宕的历史长河中,新时代的十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推动的社会变革,却是史无前例、世所罕见的。当我们接续奋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强国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彰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将更加充分地展现出重大世界意义和...

十年来三件大事历史性胜利的深刻启示

【摘要】新时代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三件大事的历史性胜利,带给我们深刻启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

“六个坚持”的理论品格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理论创新的“六个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成果,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的科学逻辑

【摘要】“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逻辑意蕴,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质,强调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双向互动”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当下,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阐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具有互补性与契合性,二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探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

新时代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意义和理论意义

【摘要】新时代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在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境界

【摘要】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自我革命是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摘要】党经过百余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探索出依靠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在理论依托上,自我革命不仅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内化形成的历史主动精神,而且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解决自身问题的纠错机制,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逻辑演进上,自我革命作为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与第一个答...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功经验、制度保障与实践要求

【摘要】对于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这一问题,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著名的“窑洞对”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找到了第二个答案,即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党必须继续坚持和运用好依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落实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继续走好依靠党的...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是对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使命担当、忧患意识和斗争精神。“三个务必”具有在思想上引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行动上指导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战略上决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意蕴。牢记“三个务必”,要强化理论学习以夯实理想信念基础、提...

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摘要】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掌握历史主动,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国家富强,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人民幸福,弘扬奋斗精神,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为中国和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键词】奋斗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复兴 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 【中...

社会治理

文化强国战略下我国数字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

【摘要】文化强国战略下,数字文化贸易成为中华文化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我国数字文化产业锚定文化强国目标,已发展成为全球数字文化领域的新力量,数字内容平台成为文化出海主渠道,文化企业重视利用全球开放资源,积极探索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我们应坚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正确导向,重视提升数据治理的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话语权,深化...

中国生物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当前,生物经济时代正式到来,中国作为全球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市场空间广阔,生物经济规模体量大且产业体系健全,在生物经济时代加快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面临科学技术根基不牢、产业链供应链强度和韧性不足、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不完善等严峻挑战。要进一步扬长避短、攻坚克难,夯实科技基础,壮大核心支柱产业,广纳海内外创新资源,强化生物资源保护开发利...

“35岁门槛”现象的形成原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劳动力市场有大众劳动力市场和小众劳动力市场之分,“35岁门槛”是在大众劳动力市场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的根本成因在于,35岁左右的求职者在劳动力市场没有显示出外在的“年龄—能力相称度”指标,导致求职困难。这一现象的综合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和求职者各方基于“年龄—能力相称度”甄选器机制,从劳动力市场供给侧、需求侧和劳动力市场规范健全等多个方面协...

专题调研

“大思政课”视域下课程思政创新发展路径

调研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就教育之魂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是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构...

国企内审工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摘要】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效益提升以及稳健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当前,国有企业面临战略转型和变革发展,对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企业运行过程控制的管理要求也日趋常态化,对此应强化队伍建设、改善内审环境、提高创新能力、压实问题整改,防止“为整改而整改”现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助推国有企业高质...

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中华文化丰厚璀璨、闪耀世界。新时代十年党中央对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境界和高度,为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和广阔前景。当前,针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强文化自信、寻找破解之方,促进文旅产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

读史札记

采诗观风:古代中国的乐政与乐治

【摘要】采诗是由外交、行政和乐官等行政体系参与的制度性设计,借助歌诗可以深入了解地方风俗、观察百姓好恶、反馈行政得失,形成借助礼乐考察政治得失的施政理念。通过整理、演唱所采之诗,不仅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社会反馈机制,而且塑造了文学艺术关注现实的鲜活面目,建构了文艺参与国家治理的模式。 【关键词】采诗制度 采诗官 艺术创新 社会反馈 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I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