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建党百年来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建党百年来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二是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新时代画卷气吞山河,新征程篇章气势恢宏。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党的二十大从战略全局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全国各地干部群众掀起学习贯彻...
【摘要】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全面学习领会其丰...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新表述,进一步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对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大意义,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指南。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需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践行“两个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摘要】“五个必由之路”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得出的宝贵经验,也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行动遵循。当前,要进一步深化对“五个必由之路”的规律性认识:“五个必由之路”源于对“三大规律”的深刻把握;它是一个逻辑清晰、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整体;引领着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关键...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个重大原则”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发出的号令,也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价值与内涵作了全面论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民主,是现代民主的新形态,具有如下新品格: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单向度西式民主模式的突破,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新发展阶段;其次,全...
【摘要】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攸关人类生存和发展。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推进和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的快速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既是推动实现...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的“打造强大战略威慑力量体系”,是中国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下,站在全局性、长远性角度作出的重要判断。面对网络太空力量、导弹防御、快速常规打击力量以及常规威慑等方面跨越性发展带来的巨大安全挑战,以及新兴领域力量与传统核力量、常规军事力量相互联系在一起对国家战略安全造成的体系性军事压力,中国要建强多元化、有区别、分层...
【摘要】明确什么是“大党独有难题”,要从世界政党百年沉浮、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寻找答案。从百年来世界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看,决定民心向背的主要因素,除了政党意识形态之外,主要在于经济发展与执政绩效问题、利益集团与贫富分化问题、权力腐败与政治腐败问题、政党官僚化与僵化保守问题、党内团结与政党分裂问题、颠覆性错误...
【摘要】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思考特别是执政后致力回答和解决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揭示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是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我们党找到的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和时代价值。...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得出的重要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依据中国国情和建...
【摘要】预见性是衡量领导者思维能力、政治水平和运筹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培养领导者的预见性是由领导岗位的性质决定的,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迫切需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预见性领导者的主要特质包括看问题具有前瞻性和长远性,能够深刻把握事物的本质,知识结构完备,能做到统领全局,具备创造性思维敢于开拓创新,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立足...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创造性学习的历史。党在学习内容、目标、意义、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出发,着眼于目标任务提升学习的战略地位,根据时代要求建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推进学习教育制度从集中性学习向常态化学习转变,创新终身学习的方式方法...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对“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要义是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在思想方法上遵循党的农村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经验;在工作方略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实践路径上健全现代化农业体系和政策保障机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关键词】党的...
【摘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党建的引领。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现为一种互动关系,即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乡村治理有效激活基层党建发展活力。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挥乡村治理对基层党建活力的激活作用,即以乡村治理内容提升党员素养、以乡村治理实践促进党群关系建设、以乡村治理问题驱动组织建设;另一方面,还要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已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同时也应看到,在以往基层治理过程中产生了“解决一个小问题产生一系列新问题”的基层治理“后遗症”,深究原因在于治理过程中的权责结构、治理制度、治理过程、资源链接等方面存在短板和弱项,需要发挥治理主体作用、明确治理形式内容、完善基层治理机制、优化治理生态环境,从而破解“后遗症”问题,增强基层治理“免疫力”,促进...
【摘要】在产业和技术双重变革的浪潮下,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路径不再仅依靠生产流程前端的关键原理或规律的突破,而更趋向后端的、靠近产业化的渐进性创新。这意味着创新不再仅仅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事情,生产链上的每一个人都在从事创造性、研究性工作。为此,要破除“人才层次论”,建立崇尚技能的社会风尚;聚焦通盘设计,构建一体化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构建制度框架,推进具...
【摘要】人才是我国欠发达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的关键资源。近年来,我国欠发达地区在人才引进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对此,应针对我国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工作面临的困境及成因,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持续优化人才引进方式和渠道,努力打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构建人才使用、评价与激励机制,强化引进人才与本地人才...
社会治理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能,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工作的重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加强党的基层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近年来,成都市成华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坚持“党建为核、服务为本”理念,强化治理效能、促进协同耦合,激发社会治理方式“联动效...
【摘要】服务贸易已然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并且呈现出一些新动态和新趋势。这些新趋势对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挑战。一方面,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为我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广阔市场;数字经济的巨大潜力为我国推动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商业存在的不断增加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另一...
【摘要】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增长动能培育需要有充分的高素质产业人才基础作为保障。但现阶段我国整体技能型人才供给和培养质量都还存在一定欠缺,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具有三大亮点:增强技能人才专业性、完善职业教育科学性、保障创新发展可持续性,正是化解新兴技术与产业变革环境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供给困境的及时...
【摘要】美国激进的宏观政策是此轮通胀的重要推手。高通胀的持续压力将加大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收紧力度,因此,要关注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引发的短期资本外流风险以及金融市场和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压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在美联储加息窗口,应通过加大稳增长的政策力度来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预期,从而稳定金融市场和汇率,防止美联储加息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金融...
【摘要】长期以来,中国和欧洲无论是整体层面还是国家双边层面都保持着良好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中欧关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正面临越来越复杂的挑战。中欧虽然社会制度各异、发展阶段不同,但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其合作共赢不仅造福彼此,也可惠及整个世界。应在总结过去所取得成绩的同时,继往开来,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中欧关系发展的新...
【摘要】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始终坚持不懈并为其奋斗不息的终极追求。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哲学、政治经济学与共产主义理论相结合,充分展示出共产主义思想火花中的“三重统一”,即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自然性与人本性相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重温经典...
【摘要】姓名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姓名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符号,也是一个家庭、家族对后代的期望与祝福。古人非常重视姓名,并形成了起名文化,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中国的起名文化博大精深,名字包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特殊寓意,也体现了命名者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更是不同时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外在展现。 【关键词】姓名文化 姓氏...
【摘要】与汉字关系密切,是汉语人名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汉语人名蕴含的信息与意义往往需要落实到汉字的层面,汉语人名也是使汉字文化得到发扬光大的重要因素。汉语人名背后隐藏着许多文化密码,中华民族主流的哲学观、伦理观、政治观、审美观、人生观通过汉语人名得到了凝聚、传承。要解决当下人们在取名时遇到的一些困扰,往往需要从汉语人名的传统中寻找灵感;在试图提升现代汉...
【摘要】中国古代文艺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兴观群怨”“风骨”“文以载道”“童心”“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气韵生动”等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不仅对中华民族的政治文化和道德理想进行了根本性塑造,也哺育并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和审美理想。站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高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我们应全面把握古代文艺观念...
【摘要】元朝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4)左右举行贵由赤长跑比赛,每年一次,地点在元朝的大都或上都,其长跑路线是河西务驿站到大都的宫殿或泥河儿驿站到上都的宫殿。贵由赤军在至元十三年组建,由康里人明安统领。随着贵由赤军参加元朝皇帝的围猎,其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与怯薛组织昔宝赤地位相当的侍卫亲军组织。贵由赤的长跑比赛为了锻炼贵由赤脚力而设立,后来成为元朝全民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