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推进民族复兴伟业的不竭动力源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大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统筹部署、一体谋划,极富深意和新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回望历史,创新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基因。四大发明作为中国古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大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统筹部署、一体谋划,极富深意和新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回望历史,创新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基因。四大发明作为中国古代...
新征程的号角已然吹响,以高质量发展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新画卷正次第铺开。12月15日至16日,党的二十大后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认真总结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强调“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
【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发展方式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未来五年,推进高质量发展,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体制机制保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推动我国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
【摘要】2012-2022,十年非凡历程,中国经济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十年来最突出的理论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十年来,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有利条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改革和创新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一带一路”倡议助...
【摘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要战略规划,也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运行机制的内在要求。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本质是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外在呈现为系统完备、成熟定型,并要随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动态调整。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习近平新...
【摘要】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注重发挥实体经济重要作用、实现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本协同作用的产业体系,是充分利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物质技术成果的产业体系,也是实现产业融合、绿色低碳、开放共享的产业体系。新征程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
【摘要】对外贸易是联通国际国内市场、面向世界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助推器。建设贸易强国,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经济地位、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贸易强国建设面临一些风险与挑战,但具备在复杂多变国内外形势下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强大能力。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促进外贸与投资、科技、产业、规则制定统筹协同...
【摘要】疫情期间,受居民收入预期、消费信心和意愿、技术进步、民族和文化自信等因素影响,我国居民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出结构优化升级、居民消费倾向走低影响或长期化、新型消费蓬勃发展、安全就近消费和囤货式消费增加、国货消费全面崛起以及绿色消费普及化发展等新特征新趋势。在准确把握消费对经济循环牵引带动作用的前提下,应进一步聚焦重点、瞄准难点、把握亮点...
【摘要】社会保障是国家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旨在通过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风险保障,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之目标。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建设和改革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现行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一定缺陷,某些项目制度设计不合理、运行不规范。因此,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有关要求,朝着国家...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历史任务。从“高度”看,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从“广度”看,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一个惠及群体广、覆盖领域广的系统工程;从“深度”看,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彻的理论逻辑和深层的现实需求;从“厚度”看,新时代十年物质生活全方位改善、文化事业日益繁...
【摘要】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简要回顾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理论逻辑、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遵循、系统总结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进展及成效、全面展望新征程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对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到实处,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新思想引领未来,新征程催人奋进。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和宣传阐释,12月1日,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第八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暨人民论坛创刊30周年座谈会”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人民日报社召开。本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由开幕式、学习贯彻党的二十...
党的二十大报告六次提到国家治理,指出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是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围绕新时代改革发展和治理创新的重大任务,各地各界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等鲜明特色的典型案例和典型经验,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家治理...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对反腐败斗争进行了新定位、新动员、新部署。新时代新征程,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须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用“全周期管理...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将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历程中所展现出的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等高度涵盖其中。我们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深刻理解“五种精神”的内涵,扎实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摘要】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重要基础性工程,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这对于确保党始终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只有一以贯之强化党内监督,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提升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构建起了由勋章、荣誉称号、表彰奖励和纪念章4个类别组成的表彰体系。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内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引领主流价值、提升道德素养的价值导向,具有引领社会风尚、凝聚团结奋斗思想共识、促进人们精神富裕、战胜风险挑战的价值力量,要有效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
【摘要】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影响,全球农产品市场波动剧烈,加深了人类社会对粮食危机的担忧,也加剧了全球农产品市场的金融投机和国际政治博弈。从全球农业生产的宏观视角出发,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足以实现“零饥饿”的目标,但在当前条件下,饥饿人口却连续增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事实上,粮食安全问题深刻内嵌于历史发展之中,一方面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没有完全越过需求门槛...
【摘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新时代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重点是坚持以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答好“谁来种粮”的时代之问。“谁来种粮”隐忧背后折射出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要破解“谁来种粮”难题,归根结底是解决好“愿不愿意种粮”“什么人来种粮”“能不能种好粮”以及“怎样抓种粮”的问题,当前要重点加强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重塑集体经济组织...
【摘要】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经历了从重视产量,到重视收入,再到重视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不同政策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目标约束的社会经济系统中,理解农民增收的行动逻辑并提出有效的实现路径十分必要。在国家强调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总体目标下,农民增收逻辑既要体现出为促进生产、增加经营收入的发展性逻辑,...
【摘要】文旅融合在发展动力、运作方式、战略目标层面与乡村振兴具有高度耦合性,是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可以通过文化重构、旅游开发、城乡互动的方式,助推乡村要素增值、结构优化与功能升级。进一步增强文旅融合赋能效应,要从主体、产业、市场、科技等方面入手,强化主体共治、产业集聚、市场配置、科技创新等,充分发挥文旅融合的多功能价值。 【关键词】文旅融合 乡村振兴...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加快更具灵活性特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显得极为重要。与以代际抚养理论为基础的现收现付基本养老保险和以利润分享理论为基础的企业年金不同,个人养老金的理论基础是个人终身收入平滑理论,即个人在工作期间积累的一部分收入在退休后使用。个人养老金在我国的实施过程很可能是将国民储蓄养老传统转化为投资养老的过程。这需要参与者的理解和支...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时期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是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要注意数字鸿沟、技术短板、主体困境等关键问题,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数字文化市场发展;消解数字鸿沟,实现不同类型文化“破圈”;加快关键技术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应...
【摘要】国家规模是影响治理策略的关键变量,影响着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也决定着管理和服务的内容与方式。简约主义针对大国治理的现实需要,提出了简政放权、降低成本和适度治理等理念,包含了简洁、克制、包容和自信等基本精神,对于防治国家治理中的职权膨胀、形式主义和内卷化等弊病具有建设性意义。简约主义具有理想主义的精神,可以从权威、职权和效率等路径进行...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与民主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人们既可能由于文化与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而使各种群体认同优先于国家认同,也可能在消费主义与全球化的作用下弱化、消解甚至颠覆既有的国家认同。国家能否得到认同,取决于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否适应其生产力的发展而以最优形式实现总目标。国家的上层建筑通过充足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吸引足够规模及质量的关系专用性投资,这...
【摘要】所谓金融业的“集体人格”,即当前金融界所热衷探讨的“金融文化”。金融文化乃是一切金融交易行为背后所隐含的人类价值观(伦理观)的总和,是在金融体系自身不断演变中逐渐形成的一整套伦理体系。金融文化的形成,既是金融机构奠定自身人格的过程,也是金融机构塑造自身文化品性的过程;既是金融业彰显自身软实力的过程,也是金融业打造自身品牌价值的过程。由此,既要有...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式现代化步入着力推进收入分配治理现代化的新阶段。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新征程上,要从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的财富创造和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好收入分配保障两个方面,推动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治理创新,让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共同富裕 收入分...
【摘要】数字法治政府是数字与法治相互赋能并融入数字治理元素的法治政府,是数字政府、整体政府、服务型政府及更高形态法治政府的集合体。数字法治政府重构行政程序与流程,促进政府机构间协调运转,行政行为规范化和行政决策科学化,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因此,应用法治手段推进全国一体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发挥中央政府在平台建设中的统筹、督促责任,建立扁平化、集成化行政体...
【摘要】《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高度融合技术原理与程序法理,对在线诉讼法律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在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诉讼权益及强化维持在线诉讼秩序的基础上,该规则通过将新兴信息技术引入司法程序的方式提升司法效率,并积极探索通过区块链存证的电子数据的审核规则。该规则是人民法院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降低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司法保护成本、革新传统司法理论...
【摘要】鉴于虚拟货币具有可匿名、不受国界限制、不易追踪等特性,当前洗钱风险管理面临新技术、新产品、新支付渠道等挑战,加强风险防控、严厉打击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迫在眉睫。对此,可通过建设虚拟货币资金追踪分析系统、坚持全链条打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完善涉案虚拟资产处置制度等,提升打击利用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的整体能力。 【关键词】洗钱 虚拟货币 反洗钱 【中图分类...
【摘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法治化,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落实宪法义务,持续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与质量,有力应对外部挑战。要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专门立法,构建五位一体的“权力-权利-义务-责任-监督”体系,健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展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法治化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已经成为中国协调与世界关系的重要抓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面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的中国解决方案,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全球性问题的中国答卷,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持续演进,中国通过以对话协商持续推动大国的协调与良性互动为重点,构建持久和平的人类...
【摘要】传统技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流淌的文化”,是中国人民能够切身感受的“活的传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技艺也在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展现新的工艺文明形态。让传统技艺既“传得下去”又“活得起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的内在体现,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外在标志。为此,我们需要做好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挖掘与传...
【摘要】几千年来,中国货币发展始终围绕着铜钱、银两、钞票这三大门类进行。本文在梳理中国货币史的同时,重点阐述金属货币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在理想状态下,金属货币的流通价值应与其所含金属的商品价值相匹配,获得较稳定的货币购买力。但在实际流通过程中,由于金属的商品价值长期处于波动状态,致使民间销熔与私铸现象交替发生。通过探究销熔与私铸现象可理解劣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