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4月下期 总第 759 期 2023年4月28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论坛特稿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迈上新台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源自深厚的实践基础、深邃的理论思考、深远的战略考量。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

特别策划

大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每当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就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组织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集中学习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

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

【摘要】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重要经验。党的历次集中教育活动,都以思想教育打头,着力解决学习不深入、思想不统一、行动跟不上的问题。此次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

新时代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旨向要求与经验启示

【摘要】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思想引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举措。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展的五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把握其时代旨向、政治旨向、人民旨向和实践旨向相统一的内在结构,以及思想引领、学用结合、以上率下、重视实效的原则要求,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五次党内集中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坚持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何如此重要

【摘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使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有效解决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持续坚定政治信仰的问题;使中国共产党不断吸纳新生政治力量,有效破解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赢得民心的问题;使中国共产党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有效回应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实现权能适配的问题 ;使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领导力,有效应对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实现创新治理的问题。认清建设马克...

把握好“五个要善于”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摘要】“五个要善于”是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遵循,是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要求。开展主题教育必须把握好“五个要善于”,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人们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最锐利的思想武器;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的根本指引;成为我们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指南;成为我们防范化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内在逻辑

【摘要】党的二十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概括为“六个必须坚持”。从其内在逻辑来看,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总体要求”;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共产党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内在要求”;...

在主题教育中掌握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

【摘要】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把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应对各种风险考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热点述评

从欧洲领导人“访华潮”看中欧关系的演进与重塑

【摘要】中美经贸摩擦叠加世纪疫情和乌克兰危机,中欧关系多面承压,处于关键十字路口。尽管如此,中欧关系仍表现出强大韧性,双方在反对“新冷战”“脱钩断链”上有战略共识,经贸合作在疫情下展现出强大韧性,双方在应对全球挑战上共同利益上升。中欧如何扩大战略共识、夯实共生互利的经贸合作以及携手应对挑战,不仅决定着中欧关系的未来,还关乎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重塑的前景。...

外企高管“访华潮”:时代背景与内在动因

【摘要】当前,世界正处于国际地缘政治秩序与国际经济秩序重构的交叠期。正确认识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大势,是理解外企高管看好中国的基础和前提;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持续提升,是外商投资信心增强的根本保证;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和坚持对外开放的态度,是吸引投资的必要条件。无论从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任何一个角度看,中国都将成为未来国际地缘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重构的重要参...

民生民意

中国金融监管的新动向与重要意义

【摘要】新一轮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充分体现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理顺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责、对金融业务和业态实现全覆盖等现代金融监管理念,逐步构建中国式“三层+双峰”的立体式监管框架,实现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过渡。中国金融监管的最新调整有助于进一步鼓励金融创新、提升我国金融实力及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竞争力、...

“超额储蓄”的成因、影响及释放途径

【摘要】在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的同时,住户存款却大幅增加,这种“超额储蓄”现象不仅仅是居民消费下降的结果,有部分是居民投资转化而来,也有预防性储蓄所致。“超额储蓄”既影响经济增长、商业银行运作及货币政策效率,也影响消费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发挥。“超额储蓄”并不能全部转化为居民消费,有些会转化为投资,但需要创造相应的条件。“超额储蓄”的有效释放需要在促进消费的...

社会治理

“微腐败”的易发领域及诱因

【摘要】“微腐败”现象涉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表现出“小”“多”和公众对其态度模糊等特点。“微腐败”虽然“轻微”,但也可能成为“大祸害”。就发生频率来看,“微腐败”现象常见于群众自治组织、拥有公共资源的单位和掌握行政权力的乡镇基层机关之中。村(居)两委班子成员、掌握公共资源的工作人员和基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容易成为“微腐败”的主体。“微腐败”现象的...

乡村治理视域中的村级组织建设

【摘要】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村级组织不断发展,数量不断增加,形态更为多元,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乡村治理视域中的村级组织建设,既需厘清村级组织的功能定位,又需明确村级组织建设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探索村级组织建设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乡村治理 村党组织 村级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2 【文...

科学提升城市社区治理的公众参与度

【摘要】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能够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发展,能够深入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整体发展趋势是积极向上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可以从转变城市社区治理理念、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积极引导公众有序参与、搭建多方参与的议事协商平台四个方面着手,探索公众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进...

域外观察

美国技术民族主义的历史源流与当代体现

【摘要】美国技术民族主义政策的核心是加强美国国内产业对外国竞争对手的竞争力。技术民族主义在美国源远流长,尤其二战之后在同苏联的竞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集中表现为美国政府发挥政权的力量,致力于科技创新体系的建构以及限制竞争对手的政策体系的形成。当前美国技术民族主义有走向极端的趋势,对全球治理体系、全球贸易体系、美国经济与科技发展产生了非常复杂的影响,...

专题调研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跃升发展的松江经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上海松江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其强劲的创新策源能力、先进的制造业体系、显著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区域协调发展,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和上海制...

文化纵横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意蕴与国际传播

【摘要】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为当代人类解决全球性冲突、实现整体性发展提供的重要思想公共品。阐明全人类共同价值,至关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是要从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处来找根源,基于历史深处的事实与哲学,以内在哲学阐释外在行动,在传播过程中凸显人类意识、人民意识与人文意识,让不同政治实体与文化族群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一价值理念在处理当代世界问题中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全面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效能

【摘要】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运用新媒体技术赋能传播平台,进行多平台、多层次、多维度传播,建立国际传播合作体系。通过创新区域协作与国际交流合作机制,逐步扩大传播半径,实现国际影响广覆盖,从而提升国际传播文化交流效能,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国际传播效能 系统化构建 文化...

党的创新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创性贡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举旗定向、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勇于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制度设计、价值引领、目标路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闪烁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光芒,对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多方面的原创性贡献。 【关键...

读史札记

近代中国粮食进口的历史启示

【摘要】清初康乾之际,中国已有规模性米谷进口。鸦片战争后粮食进口的种类、数量、价值渐趋增加,进口原因复杂,影响广泛。近代中国粮食进口的历史昭示国人,粮食产量满足消费需求是粮食安全的前提,必要的进口是有益的补充,此外尚需适量的储备、完善的流通体系、高效的运输能力,只有这些因素协同作用,才能达到粮食安全保障的目标。 【关键词】近代中国 粮食进口 粮食安全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