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形成发展的特点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独特而鲜明的特点:一是“早”,即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基础框架;二是“深”,即有着深厚的感受、感悟、感情作基础;三是“实”,即源于生活实践、工作实践,又科学地指导人生实践、治国理政实践;四是“全”,即全面系统确立了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新时代框架。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独特而鲜明的特点:一是“早”,即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基础框架;二是“深”,即有着深厚的感受、感悟、感情作基础;三是“实”,即源于生活实践、工作实践,又科学地指导人生实践、治国理政实践;四是“全”,即全面系统确立了科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新时代框架。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
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不断拓展,无不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和依据。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摘要】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和新的战略环境,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科学选择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法,熟练掌握调查研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提升调查研究的实效性至关重要。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学好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技巧,提升调查...
【摘要】蹲点调研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离基层越近,离办法也就越近;离群众越近,作决策也就越实。蹲点调研不靠量取胜,而是依靠对“点”的挖掘体现其价值,用相对集中的“蹲”来获得事物的状态和特征,从而以点带面,找到共性问题。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把蹲点调研做深做实,注重调研实效...
【摘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是我们获得间接经验乃至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重要桥梁。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善于创造性地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转化为一系列调查研究基本原则,也善于创造性地把调查研究基本原则转化为一系列具体方法。认识运动的循环往复和不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关键词】调查研究 哲学支...
【摘要】调查研究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功。党中央号召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关于“大兴调查研究”,需要格外纠正三种错误认识:“临时运动论”“专业分工论”和“传统过时论”。大兴调查研究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需要,它并不是一时兴起的临时运动;做好调查研究是党员干部的重要责任,而不能以专业分工为幌子交由他人完成,学习掌握调查研究的本领并成为调查研究的实践者是党...
【摘要】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为各级各部门开展调查研究指明了方向。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必然要求,调查研究应以真取胜。为此,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应做到用真心、听真话、找真相、练真功、建真言。 【关键词】调查研究 求真务实 以真取胜 【中图分类号】D262 【文...
【摘要】毛泽东同志在做调查研究、写调研报告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在调研前做好准备工作、调研时深入搜集材料、调研后详细分析总结材料;调查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开调查会、解剖麻雀、做到胸中有“数”、使用阶级分析方法等;调查研究时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问题导向以及领导干部需要“亲身出马”;撰写调研报告时,侧重使用第一手材料、突出分门别类的叙...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具有政府主导属性的公共投资与重大项目有着多重就业效应,发挥其直接就业效应,不仅是当前就业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的本质要求。建立行之有效的就业评估机制,不仅是强化公共投资与重大项目就业导向、充分发挥其就业效应的必然要求,也有助于完善整合多部门力量,切实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体系。 【关键词】就业 公共投...
【摘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青年工作历来重视青年群体的组织力建设,把个体化的青年充分而有力地组织起来,使之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合力,是党的青年工作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在对青年群体的组织化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当前青年群体的组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党群团组织的组织服务功能与工作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全面...
【摘要】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党的治国理政方略的学理化阐释,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理论讲授更好地结合起来。高校课程思政设计应当在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理基础上注重顶层设计,引导学生正确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大兴调查研究,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回应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坚持守正创新,激励学生在学理交融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关键词】课程...
【摘要】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具有专用性人力资本较低、就业过渡性特征明显、就业形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相较于其他群体,青年群体面临在劳动力市场脆弱性更强、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意愿尚未得到充分满足、政策支持不精准等问题。解决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困难问题,需要密切关注青年群体就业面临的新趋势新变化,通过短期实现经济...
【摘要】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顺应人民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再到“吃得可持续”的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正是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大食物观,需要深化国民营养需求导向型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居民食物消费方式的转型,提升供给链的运行效率。 【关键词】食物安全 大食物观 食物供应 食物需求 【中图分...
【摘要】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有各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和农情的中国特色。当前,我国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提质增效,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通过推动“大农业”,巩固“大安全”,培育“大食政”,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
【摘要】运用“共富型”财政政策支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推动乡村实现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依然面临着缺资本、缺内容、缺运营、缺整合;收益少能力弱,村集体作用难以发挥;不平衡缺引导,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有待提升的问题。未来打造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共富型”财政政策撬动作用,实现财政投入从“单个项目”到“集体共享”,资源禀赋从“...
【摘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构建起一个覆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响应时代号召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快完善学科体系,...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对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应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加强舆论引导,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精神世界 精神富有 共同富裕 【...
【摘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信息消费展现蓬勃生机,各类积极因素持续积累,对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推动信息消费提质增效,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技术演进规律的必然选择,要坚持系统观念,使产业、资本、技术、人才、数据多方融合共振,推动信息消费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信息消费 中国经济 产业...
【摘要】绿色发展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数智化技术的出现为破解制造业绿色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机遇,数智化技术可以从直接影响、技术效应、人力资本效应、结构效应等多个渠道促进制造业绿色化,从而使制造业企业实现产品设计、产品制造、供应链上下游、回收利用等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充分发挥数智化技术的作用需要政府从多个角度予以政策支...
【摘要】全球文明倡议是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第三个全球性倡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打造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
【摘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然选择,也是世界各国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应然要求。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在弥合全球发展鸿沟、破解国际安全困境、超越人类文明冲突的同时,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就现实意义而言,积极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能够...
【编者按】“文化关乎国本、国运。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命题。”在北京中轴线向北的延长线上,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筑似鼎如尊,一场攸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座谈会近日在这里召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丰厚的文化滋养。距今...
【摘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戏曲和所有艺术样式一样,均属于精神活动,但两者在社会功能、生态指向以及作品形态等方面均存在区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样式,更注重对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信息的传播和表达。对非遗传统戏曲样式的保护,关键在于保护其过程的系统性。同时,非遗文化的业内传承与大众传播均应被视为整体上的传承环节而获得同样的重视。我们应当贯彻“保护为...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和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的超越,也是对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西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代化老路,也不走西方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创造了人类文明...
【摘要】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淮南子》一书继承了先秦诸子尤其是老庄的道论思想,并试图将社会政治活动中的人事与自然运动变化规律中的天道相结合,强调“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将天和人的关系纳入到一个新的范畴之中。《淮南子》中的天人关系论对于认识汉代思想文化乃至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心理,以及为当下人...
【摘要】以儒、法、道三家互补为特征的传统政治就如何治理腐败和“微腐败”留下了大量切实而有效的经验和鉴戒。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把“散朋党”作为治国治吏的要务,为了惩贪防腐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富有成效的监察制度。在官吏的选拔上,诸子百家都主张举贤任能,把任用贤才看作国家治理的前提条件。我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渊源深远,历代沿袭形成了一个极为严密细致的体系,把节欲俭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