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人民论坛 > 第16期 总第 435 期 2014年3月15日出版
往期回顾: 查看
特别策划

现阶段社会心态的主要特征及疏导对策

社会心态是稳定地存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认知、情绪、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倾向的总和,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相联系。当前我国民众的社会心态突出表现为普遍的不公平感和对越轨型致富、权力腐败的愤怒。要形成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需要在调整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建立社会核心价值,形成社会共识,引导健康网络舆论和加强社会心理服务。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社会...

新时期负面社会心态考察与应对

随着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心态危机和失衡问题凸显,尤其是负面社会心态的蔓延,如焦虑怨恨、逆反冷漠,仇官仇富等。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因此,应深入考察负面社会心态产生的原因,充分认识负面社会心态的影响,进而科学理性地应对,积极培育良好健康的社会心态。

网络谣言背后的社会心态

推动网络谣言传播的社会心态,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不确定性的社会心态成为谣言产生和传播的温床,泛化的弱势心态为网络谣言推波助澜,从众与责任分散弱化了谣言传播的负罪感,网络谣言成为个人意念与逆反心态的外化投射,沉默的螺旋助力了网络谣言的声势,网络推手成为网络谣言的加工厂和发动机。

理性社会建设是良性社会心态的基础

当社会出现问题、产生矛盾、发生冲突的时候,各种平时隐藏着的声音都会冒出来。如果不及时正视,处理失当,矛盾不能化解,这种声音可能会在传播中加速、强化甚至异化,并借助群体的力量,弥漫为一种普遍性的集体意识或群众心理,渐渐固着,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社会心态,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心态其实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只有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心态才会趋于常态。因此,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社会心态的基础是理性地进行社会建设。

流行语所承载与印证的社会变迁观察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流行语通过高度浓缩的语言符号来表达所要表征的社会现象。作为人们的共同心理窗口,这些词语在一定时间内被大家接受和大量使用而成为流行语。流行语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梳理30多年来日本流行语,有助于勾画日本社会在此期间的发展和变化,分别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中日文化互动等方面。

流行语背后的社会心态揭示

作为时代之镜,流行语映射出中国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时段大众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心态。文章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段的流行语,探索流行语与社会大众心态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对策,引导社会心态健康发展。

公共治理

政府购买服务相关问题思考

破解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低效的基本手段是打破政府垄断,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关键所在,恰恰是把政府公共服务的分配者角色同生产者角色剥离开来。由政府分配公共服务,以保证公共服务领域的基本走向和公平正义;由市场生产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以保证公共服务领域的竞争与效率,从而较好地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试析新时期群众路线的新内涵及哲学意义

【摘要】群众路线既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新时期,群众路线具有新的内涵,具有自身的哲学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不断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的地位,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维护人民的物质利益与精神需求,实现人民共同的社会愿景和生态的需要。 【关键词】群众路线 发展过程 新内涵 哲学含义

国家治理现代转型的依据和路径思考

【摘要】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现代转型既是学理层面的理论要求,也是中国目前各方面转型及危机破解的现实需要。我们党应积极推动国家治理的依据、价值取向、模式、组织等层面的现代转型,提升党的治党能力、行政治理能力和公共治理能力,出台配套措施促进传统治理方式的转变,全面推动党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治国理政 现代转型

网民政治参与非理性表达及其规制

【摘要】当前,网络政治参与出现了“群体极化”、“民主哄客”和意见领袖被吹捧、“网络水军”泛滥和“人肉搜索”等现象。文章在深入分析产生上述非理性表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要畅通和拓宽网民利益表达渠道、加强网络立法、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等措施加以规制,使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民政治参与 非理性表达 规制

社会转型时期电子政务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摘要】当前,我国的电子政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社会转型时期也给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在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中,要突出建设的集约化、应用平台化,努力提高电子政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推动社会公共管理水平和行政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电子政务 服务型政府 结构变革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完善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建立了统一战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构建了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基本制度。新中国成立后,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和用专政捍卫民主,导致人民民主制度建设陷入困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共产党对执政党历史方位的准确判断和执政理念的科学重塑,人民民主制度建设走上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健康发展轨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得以确立。 【关键词】人民民主专政 党的领导 政党转型 民主法制

服务型政党建设要求与措施

【摘要】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期,加强服务型政党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为此,要牢牢把握服务型政党的发展方向,提升党员觉悟素质,强化党员责任意识,使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服务型政党 党员队伍建设 先进性

深化干部工资制度改革背景与对策

【摘要】干部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党政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激情,进而严重影响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效。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干部工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指出完善党政干部工资制度的措施,对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动工作积极性具要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平衡比较原则 工资制度

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具有诸多制约因素,比如“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对政府公信力造成挑战、按部就班的机械执行使执行效果难尽人意等。提升地方政府执行力,需要我们着力增强地方政府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政府执行上级政策、决定的效率,加快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体系等。 【关键词】地方政府执行力 提升 制约因素 对策

基层中青年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与疏导

【摘要】当前我国基层中青年领导干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其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基层中青年领导干部个体趋利性和领导干部职业的公共服务性之间的矛盾因素,表现为其对晋升的高期望和职位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缺乏对基层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心理疏导。因此,文章提出了切实强化基层中青年领导干部心理疏导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组织人事建设 基层中青年 领导干部 心理疏导

网络群体性事件应对策略选择

【摘要】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给政府应对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准确掌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征、诱发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及时、妥善应对。具体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要注重搭建网络对话平台,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新机制,进一步推进“网络法治”进程。 【关键词】积极应对 网络群体性事件 策略选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释义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为把握好这个战略机遇期,文章建议结合我国国情,运用结构功能主义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必然要求和根本标准进行社会行动分析、模式变量分析和结构功能分析,探讨有关社会系统的重要理论问题。 【关键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结构功能主义 社会行动理论 模式变量理论分析

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中乡镇政府职能发展研究

【摘要】政府职能是政府管理的核心和灵魂,乡镇政府职能必须顺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才能促进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文章从宏观调控职能的弱化与优化、经济发展职能的变迁与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的塑造与提升、公共服务职能的发展与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探索等方面探讨了乡镇政府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职能转变。 【关键词】城乡发展一体化 乡镇政府 职能 发展

党政领导思想修养缺失表现与提升

【摘要】文章分析了提升党政领导思想修养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党政领导思想修养缺失的表现:理想信念严重缺失、思想陈旧落后、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选任用人不正之风依然存在。同时提出提升党政领导思想修养的策略:一是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二是完善干部绩效考评机制;三是注重党政领导思想修养的自我培育;四是必须匡正选人用人不正之风。 【关键词】党政领导 思想修养 缺失 表现 提升策略

建设责任政府提升行政领导力

【摘要】在当前信息化、全球化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努力推进责任政府建设已经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责任政府中,不断提升政府的行政领导力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文章分析了建设责任政府对提升行政领导力提出的要求,探讨了责任政府视域下行政领导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提升行政领导力的路径。 【关键词】责任政府 行政领导力 提升路径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政府作用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公共产品,它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产权的公共性、难以交易性以及持久的外部效应等特征,这就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需要政府干预。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政府应建立有效的公众文化需求表达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服务供给力度。 【关键词】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政府作用

经济与管理

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对策

【摘要】文章通过对浙江省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改革的考察发现,虽然试点单位基本搭建了法人治理结构框架,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但试点工作还存在法人治理流于形式等诸多不足。需要从重塑政府角色、建立出资人制度、强化理事会作用等方面进行完善,并确定合适的方向和路径,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关键词】事业单位 法人治理结构 问题 对策

土地流转信托:农村金融制度的一项创新

【摘要】土地流转信托的本质是在土地所有权和收益权分离的基础上,实现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重要的制度创新。土地流转信托能够促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权能有效实现,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规范有序流转,开创了信托业与“三农”合作共赢的新局面。政府应提供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参与土地改革。 【关键词】信托 农村 土地流转 土地权益 金融创新

区域经济利益形成及其空间实现

【摘要】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利益创造同时也带来了区域经济利益空间分配不平衡,区域经济利益空间实现与区域经济政策存在强关联。为此要确立资源要素市场化定价基础性作用,通过区域产业融合实现区域经济利益融合,同时要建立起兼顾利益创造和实现的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 【关键词】区域经济利益 利益创造 利益实现 空间分配

新型城镇化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

【摘要】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是城乡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县域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打破城乡分离格局,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业资源,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使人们充分享受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成果。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县域文化 产业融合 经济发展

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摘要】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但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仍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任务。文章在阐述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发展经验 政策建议

我国古代民间借贷利率对法律监管的启示

【摘要】民间借贷在我国起源很早,即便从有文献记载时起算亦有三千多年历史,为限制高利贷的蔓延,历朝历代政府都制定了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其中不仅规定了民间借贷的法定利率,还包括禁止复利及违法责任承担等利率管制的法制化实践,这对于完善现代民间借贷的相关制度规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古代 民间借贷 利率 法律管制 借鉴意义

媒体在企业社会责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作为舆论机构,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传播是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国现行的媒介制度使媒体在和企业的关系中往往处于强势一方,媒体对自身权利的滥用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具体而言,这些问题包括:新闻寻租现象普遍,炒作之风盛行,媒介越权频发,舆论监督失衡和报道内容肤浅等。 【关键词】媒体 企业社会责任 传播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一般性分析

【摘要】文章从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背景出发,将其与国有企业改革相比较,指出其特殊性,根据分析设计出银行业所适用的一般治理模式,最后阐述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改革过程及其成果。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表明,以公司治理为中心的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成绩,但还存在很大改进空间。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公司治理 银行治理与改革

社会支持视域下就业支持网络的建构

【摘要】如何促进就业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与中国梦的实现。文章以社会支持视角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在介绍社会支持网络的内涵和我国就业现状后,试图通过对政府、市场、培训机构、自组织和信息等支持网络的建构来塑造就业支持网络的多元化。 【关键词】社会支持 就业 链式就业支持网络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互联网金融在推动金融产业改革和创新、实现金融普惠性上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但在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文章在总结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和积极影响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金融监管的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监管 存在问题 完善对策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

【摘要】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们大多从事高风险行业,但是工伤保险水平并不及城镇职工。文章结合我国城镇化的大背景,在介绍农民工职业分布特点和工伤保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 工伤保险 预防 康复

法治视点

家庭冷暴力的界定、现状及危害

【摘要】家庭冷暴力是指家庭产生矛盾时,家庭成员通过恶意诋毁、讽刺挖苦、冷淡、漠视、疏远和放任等非暴力的方式给对方造成精神伤害。家庭冷暴力具有主体的高学历性、行为的不作为性、表现的隐蔽性、方式的多样性、对象的特定性、危害的持久性及严重性和司法上较难认定性等特征。 【关键词】家庭冷暴力 精神暴力 界定 现状

民间调解在乡村与城市的发展差异

【摘要】诉讼作为民间纠纷的解决方式在千变万化、日趋纷繁的民间纠纷面前有时也显得束手无策和应接不暇。于是民间调解这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被重拾。文章从民间调解的形式、依据、组织和调解员组成以及对象四个方面来探讨民间调解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以便寻找民间调解的发展规律,最终能够促进民间调解的完善。 【关键词】民间调解 乡村与城市 差异

网络传销犯罪适用罪名探讨

【摘要】网络传销犯罪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所实施的新型涉众经济犯罪,网络传销比传统传销的手段更具迷惑性,表现为传统传销的网络版形式、资本运作型网络传销和点击型网络传销。根据不同的行为方式和参与形式,产生于网络环境中的传销活动会成立下列犯罪:非法经营罪、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集资诈骗罪。 【关键词】传销 网络环境 罪名分析

食品召回监管机制践行现状改善

【摘要】我国食品召回监管法律机制在实践中遇到尴尬困境,存在着监管部门监管食品召回的难度较大且监管不力、积极主动召回不安全食品的生产者极少和召回食品后处理不导致回流严重等问题。应提高食品召回监管法律机制法律位阶,明确食品召回的监管部门,建立健全食品召回监管的配套法律机制。 【关键词】食品安全 食品召回 监管 法律机制

审判现代化制度框架构想

【摘要】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审判公正。文章认为保障审判公正必须实现审判现代化。审判现代化包括:法院去地方化、法院去行政化、法院去利益部门化、法官去裁量“自由化”、法官考核规范化、审判流程公开化和三审终审制度化等方面。 【关键词】审判现代化 框架 构想

网络舆论如何合理监督司法审判

【摘要】网络舆论的合理监督有利于打击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出现了案件当事人利用网络舆论等手段,表达自己诉求,争取社会同情,试图通过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来左右法院裁判的情况,恶意网络舆论的散播情况也层出不穷。因此,如何找到能够使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之间达到利益平衡的良性互动途径是一项迫切任务。 【关键词】司法审判 网络舆论监督 司法独立 司法公正

村务监督实施现状、障碍与解决对策

【摘要】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增设了村务监督机构、强化民主监督,但是法律文本规定原则性过多、“自上而下”监督机制缺失、监督机构监督不力等问题影响着村务监督的有效运作。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务监督的制度文本、发挥纵向权力监督的作用、构建村民监督委员会横向监督平台,是健全村务监督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村民自治 村务监督 制度完善

贿赂犯罪行为对象认定范围的扩展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将“财物”作为贿赂犯罪唯一的行为对象。当前,贿赂犯罪行为发生了很多变化,由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以非财产性利益为内容的贿赂行为成为法律上的漏洞。文章主张重新界定贿赂犯罪的行为对象,以“利益说”为基础修改现行刑法,将贿赂犯罪的对象扩展至任何可以满足权力拥有者需要的利益,为有效遏制贿赂犯罪、惩治腐败行为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贿赂犯罪对象 财物 利益 完善建议

社会民生

公益组织的诚信危机与治理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公益组织正面临巨大的诚信危机,其主要原因包括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不高、政府的信任和行业自律较为缺乏等。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公益组织诚信危机的治理措施,一是健全完善促进公益事业发展的法律制度体系,二是健全完善对公益组织的内外部监督体系。 【关键词】公益组织 诚信危机 成因 治理

“后城中村”村民的适应性难题及其化解

【摘要】文章以秦皇岛市D村为个案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居住改造后的村民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文化要素的审视,探查他们在市民化转变中遭遇的种种冲击和社会排斥、在文化断裂中的内心焦躁和不安,并提出职业技能有限、生产消费畸形、传统观念受撞、跨界交往遇斥,是“后城中村”时代村民的适应性困境,也是深层次问题。 【关键词】后城中村 村民 适应性 困境 化解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社会心理的现代性变迁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历着巨大的转型。社会转型给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带来了巨大冲击。农民的社会心理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方向是好的,但过程是艰难的。我们在改善农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更要清醒认识农民社会心理的种种变化,积极引导其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帮助其构建一种平衡、和谐的社会心理。 【关键词】社会转型 农民 社会心理

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与结构思考

【摘要】文章在梳理和评析国内外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与结构界定的有关研究基础上,利用对北京地区大学生的调查与访谈结果,提出应以大学生就业结果、就业质量和未来职业发展为考量,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界定为大学生获取职业、适应职业和取得未来职业发展的能力,且应建立反映岗位需求的,具有核心性、普适性和推广性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能力内涵 就业能力结构 再思考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困境探析

【摘要】随着国家对社区文化的重视,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飞速发展,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迅速展开,但同时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文章在对各地城市社区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能力不足、主体不清、形式简单、模式固定等困境,探究其原因,提出了城市社区文化发展可借鉴高校社团建设模式、引进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等对策。 【关键词】城市社区 文化建设 社会工作 困境

当代中国人口优劣势及优化措施思考

【摘要】当代中国人口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主要优势是人力资源丰富、历来吃苦耐劳、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采取多建社会主义公有制单位的措施最能充分发挥该优势,把数量巨大、爱国情怀深厚的中国人最大程度地拧成一股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最强大的人力保障;主要劣势是民用科技自主创新素质低、合作意识差等,必须采取从小培养人们具有自主创新和团结合作助人的良好习惯等措施加以改变,提高人口素质。 【关键词】当代中国人口 优势 劣势 优化措施

社会保障“普惠时代”内涵思考

【摘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民生的阐述让人们看到了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体制改革的完整设计,其中,社会保障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普惠时代”的来临,使教育、收入、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保障问题发生了生动变化。 【关键词】社会保障 普惠时代 改善民生

从疏离到契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体之思

【摘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创新实践。然而,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中,却呈现出政府主体错位、农民主体缺失的问题。消解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体的积极培育:一是强化主流价值观引导,二是明确政府主体定位,三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等。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 主体 错位 契合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观察

【摘要】新时期青少年网络及由网络引发的各种社会、道德、教育等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新时期网络空间中存在的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进行研究,促进理论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与研究,为我国政府、社区和各级学校开展网络伦理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伦理 道德研究

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到维护社会稳定中

【摘要】当前出现的社会矛盾如果不加以有效调控,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长治久安。一直以来,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党维护人民安定团结的重要思想武器,其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其亦会在维护当今社会稳定上做出巨大贡献。文章首先对社会稳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探索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便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社会稳定 思想政治工作 必要性

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要】隔代抚养指子女的抚养责任大部分由(外)祖父母承担,父母与孩子接触较少(如周末或偶尔回家照看),甚至是完全不顾的情形。幼儿期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隔代抚养模式下成长的幼儿在行为习性、情感和社会性交往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祖辈、家庭和社会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隔代抚养 社会化 策略

微博舆论利弊分析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播媒介形态不断推陈出新,网络媒体已逐渐向主流媒体靠近。微博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手段,凭借其即时性、自主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在众多突发性事件中崭露头角,彰显了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而在其兴盛的背后,微博也出现了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加大民众恐慌等负面影响。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微博 舆论 意见领袖

多视角审视大学生村官精神建设

【摘要】大学生村官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新成果,总结提炼当代大学生村官精神对于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鼓舞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劲头有着重要意义。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艰苦环境下历练成长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支撑,探寻这一精神,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层面加以思考,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角度加以认识。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精神 视角 审视

大学生个体被害预防与高校普法实效的增强

【摘要】高校对学生的普法工作应以预防大学生犯罪被害作为切入点,强调大学生被害预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被害人对犯罪的发生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大学生被害预防意识。开展大学生被害预防的基本途径是消除大学生自身被害性因素,高校普法应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被害预防的教育与管理以增强普法的实效。 【关键词】高校普法 大学生犯罪被害 被害预防 普法实效

历史与文化

从新文化运动看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要】新文化运动是探寻中国未来出路的、在文化层面、思想层面的一次革命性尝试。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最终实现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大众化的过程,也是其逐渐被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和普通大众接受的过程,这对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经验性意义。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徐复观的《庄子》艺术精神阐释

【摘要】作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徐复观从艺术化的哲学角度对《庄子》进行“再发现”,他对《庄子》艺术精神的揭示与对《庄子》美学的深度发掘,对启发思考《庄子》具有审美倾向的人生态度多有裨益。文章以徐复观对《庄子》艺术精神的阐释为研究对象,旨在厘清徐复观所诠释的庄子艺术精神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关键词】徐复观 《庄子》 艺术精神 心

新中国民间外交思想的发展及其渊源

【摘要】新中国的民间外交思想主要包括毛泽东与周恩来的人民外交和“以民促官”思想、邓小平的“民间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思想、新时期的“人文外交”与“构建和谐世界”思想等。新中国民间外交的思想主要渊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动力的思想、中国共产党长期的革命斗争经验和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新中国 民间外交 以民促官 经济 和谐 思想渊源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

【摘要】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当前,中国文化产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用好机遇从而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章从思想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市场体系创新、科技要素创新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揭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求、重要保障、强大动力和坚实基础。 【关键词】文化产业 创新发展 思考

左宗棠吏治思想溯源

【摘要】左宗棠吏治能力超越时流,强调“民为邦本”,体恤民力,讲求官民相得;选官择吏,不拘成法,以“操守为重”。在其吏治思想形成和发展中,传统儒家文化构成了其吏治思想的知识系谱,随着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势转移,特殊环境和身份又使其对吏治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实践的机会。 【关键词】左宗棠 吏治思想 儒家文化 权势转移

叶剑英反特权思想研究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他十分注重党的组织纪律性,是反对特权的忠诚卫士。叶剑英认为,反对特权必须实行党的集体领导、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遵守政治道德、杜绝贪污腐败现象。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开展“反四风”行动,他的这些主张对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等各项工作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叶剑英 反特权 思想 探析

董仲舒生态法律思想探析

【摘要】董仲舒秉承孔孟、黄老学说思想,融合法、墨、阴阳众家观点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法律思想体系,提出“大一统”的政治主张,在法律思想上提出德主刑辅 、《春秋》决狱、三纲五常的法治理念和制度,其法律思想在古代皇权社会法律系统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当前我国生态法制建设和现代公民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董仲舒 法律思想 德主刑辅 《春秋》决狱 三纲五常

民国以来甘肃卓尼土司研究综述

【摘要】甘肃卓尼土司自明朝永乐年间第一代土司些地献地投诚至解放后土司制度被废除,历经明、清、民国、新中国四个时期,共传承二十代五百三十多年,对甘、青、川藏区影响甚大。民国以来,不断有中外学者对卓尼土司开展相关研究,归纳起来,研究范围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关键词】民国以来 卓尼土司 研究综述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考察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党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必须让其实现主动转变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党的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 历史 经验

探究中共党史研究新角度和表述体系

【摘要】长期以来,中共党史研究深受现实政治的影响,其逻辑表述体系也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探究中共党史新的研究角度和表述体系是一种必然需求。首先,要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党史研究,真正从观念上确立党史也是历史;其次,创新党史的逻辑表述体系,从宏观上对中共党史的骨架进行重塑;最后,应从马克思主义大众视角、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视阈下对中共党史进行研究,使中共党史研究具有时代感。

哲学思想

践行区域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区域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联。践行区域精神必须坚持整体运作和全盘推进,充分发挥其综合性和系统性功能。要在区域精神的践行过程中,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区域精神的践行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之间的有机辩证统一,为“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关键词】区域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 践行

邓小平思想与社会主义经济平等的建立

【摘要】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继承了我国伦理道德的传统,将利益与收入分配的调整作为经济伦理的主体思想,道德与经济要统一,人民的利益要放在首位,防止社会出现两级分化。如今,我国正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研究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可以让以道德范畴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价值观更加清晰,有助于人们建立正确的经济平等观。 【关键词】经济平等 经济伦理 共同富裕

清除民粹主义影响是开拓“东方道路”重大课题

【摘要】列宁开拓社会主义“东方道路”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两种策略》,确立了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原则,但对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却语焉不详,反映了民粹主义的某些痕迹。而后斯大林提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实现了民粹主义的许多理想。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回答了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和策略,摆脱了民粹主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东方道路” 民粹主义 新经济政策

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摘要】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改革正处于深化期,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新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和文化思想保障。文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涵,并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国梦 实现 意义

中国在主体性探索中的自我觉醒与蒙蔽

【摘要】“何为中国主体性”的历史凝思引申出一系列问题,并显露出中国的自觉与自省。然而,“思”之广延性的无限可能一方面并不能穷尽蒙蔽我们的魅惑,另一方面也在制造着新的魅惑再度遮蔽我们的视野。中国主体性之思恰恰就在这样的一种“自我觉醒”与“自我蒙蔽”的思想循环中进行,觉醒与蒙蔽既针锋相对,同时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关键词】中国主体性 觉醒 蒙蔽

试析效用主义对德性的定位

【摘要】当代德性伦理学家认为效用主义将行为对错作为伦理学的核心议题,无法恰当界定德性在道德判断中的地位。为了使结果的效用最大化,效用主义可能将德性工具化,以致于无法使行为者的人格特质与行为价值保持一致性。以穆勒的效用主义为例,虽然穆勒尝试提高德性在其理论中的地位,仍无法满足当代德性伦理学者们的要求。 【关键词】德性伦理学 效用主义 德性

亲社会行为的道德认同培育

【摘要】道德认同是激发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在当前的亲社会行为研究中备受重视。文章认为,当前亲社会行为研究强调个体道德心理机制对道德认同的培育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社会伦理机制的存在价值。其实,由道德教育、道德回报、社会诚信等组成的社会伦理机制,在亲社会行为的道德认同培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 道德认同 社会伦理机制

中国经验研究

县域群体性事件特点观察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各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从地域分布来看,呈一定规模性、暴力程度较高的群体性事件主要发生在县域地区。文章以C省为研究范围,认为县域群体性事件具有触点多、燃点低等特点。对比应当建立预警机制,做好对流浪、失学儿童及青少年的帮扶救助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县域 群体性事件 社会稳定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对流出地的影响

【摘要】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不仅对流入地带来众多影响,也给流出地带来诸多影响。合理管理流动人口以减少对农村人口流出地的不必要影响,这是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农村为例,文章分析了流动人口对流出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进而为合理解决城市化和流动人口的矛盾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 流动人口 流出地 影响

新兴创新企业培育及上市

【摘要】新兴创新企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着导向作用,由于投入大、风险高新兴创新企业存在融资不足,目前,国际通行做法是借助创业板融资。但因河南培育力度不够,致使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新兴创新企业偏少。要加大培育力度须从完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企业高管创新能力、激发产业投资基金活力、发展场外股权市场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新兴创新企业 创业板 产业投资基金 场外股权市场

“西学东用”在当前的意义和影响

【摘要】近年来重庆市在引进外国智力方面不断努力革新,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从引智兴工,引智强农,引智兴教等方面分析了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了重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新时期重庆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重庆市引进国外智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外智力 经济发展 影响力 对策建议

国际研究

日本智库经费来源渠道研究

经费问题对于智库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经费充足与否将直接影响智库调查研究活动的开展和智力支持作用的发挥。此外,智库的独立性只是相对的,除智库的设立背景、宗旨外,经费来源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智库的立场取向和独立性的强弱产生影响。受政治体制、决策机制等具体国情的影响,日本的智库在经费来源方面具有许多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智库不同的特点。

美国环境人格权历史探源

【摘要】环境人格权一词虽是我国学者首先提出的,但是对环境人格利益的保护却早有先例。美国很早就在判例中确认了环境人格利益。颇具美国特色的公共信托理论、肇始于美国的环境正义运动也为环境人格权提供了理论依托和价值基础。作为环境权理论的主要输出国,美国环境权理论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环境人格权 公共信托 环境正义

从文化角度看英国殖民统治后印度文明的异化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神载体,印度文化以多元、包容著称,在频繁的外族入侵下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拼盘发展模式。英国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后,以经济发展为原动力、以科技为支撑,征服印度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西方化改造,印度传统文化思维至此被拦腰截断,其文明发生了异化发展。 【关键词】文化 英国殖民统治 文明异化 印度

十六世纪伦敦经济扩张与南安普顿衰落

【摘要】从15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进入一个贸易飞速增长的时代,然而此时期英国经济的重要特征是很多重要城市特别是那些依靠贸易而繁荣的港口城市的普遍衰落,这与伦敦在此时期经济、贸易的急剧扩张有着很大关系。南安普顿作为中世纪时期三大港口城市之一与伦敦的贸易外港,伦敦对它的影响更为典型。伦敦的扩张是南安普顿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关键词】伦敦 贸易扩张 南安普顿 衰落

中世纪英格兰城乡一体化格局雏形的出现

【摘要】中世纪英格兰的城市与农村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早期的人口主要来自于农村,城市中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也大多需要农村供给,城市无法脱离农村而单独存在;但在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也给农村带来了机遇,带动了农村的发展,因此中世纪早期的城乡是一种多元化共生的关系。但是随着中世纪晚期乡村工业的兴起,城乡间人力资源和资本的流动也更加密切,英格兰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雏形。 【关键词】中世纪 英格兰 城市 农村 城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