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国家治理 > 第17期 总第 401 期 2023年9月14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治理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专栏

以伟大民族精神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要义

摘 要: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从根本上契合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深入挖掘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为主要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始终坚守伟大民族精神的思想实质:以独立自主之立场守护“中华”文明之特色,确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内涵、来源与巩固路径

摘 要:具备强大政治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原因所在。政治优势作为党的根本性优势,是党的一系列显著政治特质的综合反映。党的政治优势源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百年来党所锻造的政治能力、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党的政治建设成效不断深化等多个层面。在新时代,要塑造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权威,开展常态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路径,提...

主题策划

“双碳”目标下提升我国新能源竞争力的行动方略

摘 要: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将发展新能源作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目标的科学选择。尽管我国新能源产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技术、质量和市场等方面竞争力不强。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也面临着诸多能源安全风险挑战。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重要论述,切实提升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科技化、智能化、多元化、...

全球清洁能源关键矿产竞争新态势

摘 要:目前,全球绿色化与数字化双重转型态势加速各国向矿产密集型能源系统转变,关键矿产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战略性角色。随着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清洁能源转型、数字信息科技革命和绿色产业变革不断向纵深挺进,关键矿产资源已成为全球主要大国战略博弈的新领域:地缘布局角力明显,贸易保守主义抬头,议题过度安全化与阵营化,形成了与数字信息技术紧密捆绑的全产业...

进一步提升我国新能源技术全球竞争力

摘 要: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新能源赛道持续升温,新能源技术已然成为各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更是各国科技竞赛新一轮的战略制高点。当前我国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大、产业规模领先、体制机制优势明显,但是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严重依赖国际进口,“卡脖子”现象突出。未来,需要有效利用好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以技术引领、以创新破局,...

大国博弈下的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竞争与应对

摘 要:新能源产业是大国博弈的重要领域,各国围绕新能源产业链相关关键矿产资源获取、核心技术创新、产业链本土化展开了激烈竞争。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在关键矿产资源供应和核心技术上还存在短板。建议完善能源转型相关战略矿产清单,提升矿产勘探、储备、预警和保障能力,加强新能源产业前瞻技术战略性研究,增强创新政策的精准度和执行效果,倡导产业链...

科学应对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关键资源风险

摘 要:“双碳”目标的提出,加速了我国能源转型的进程,我国风电、光伏等多种类型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量已位居全球第一、光伏出货量占全球近70%,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全球第一,新能源事业发展正如火如荼。发展新能源离不开关键资源的稳定供应,新能源产业整体对关键资源的高度依赖所伴生的资源风险不容小觑。为此,有必要提早识别与防范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关键资源风险,保障综合能源安全...

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摘 要:新能源开发利用是世界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前...

前沿观点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基本规律与科学应对

摘 要:今夏以来,我国乃至全球各地极端高温和极端降水事件频发,多项指标突破历史极值,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破坏,也给人类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研究表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区域性、极端性和复合性等复杂特征,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而背后主因却是全球气候变暖。未来,全球变暖趋势难以停止或逆转,但可以减慢。我们必须直面极端天气气候事...

治理观察

以组织动员能力提升助力基层治理

摘 要: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团结动员群众的使命和职责。以共识为抓手,通过问需于民,建立问题共识;通过问计于民,建立策略共识;通过提供激励,建立行动共识,才能破解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留守群体“局外人”思维、外流群体“不在场”限制、干群同频共振弱等问题,最终实现协商共治。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掌握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群众需求变化,切实解决群众所...

农民工就业的现状、特征与应对办法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7061万人,比上年减少69万人,下降1.0%;省内流动10129万人,比上年增加87万人,增长0.9%。农民工返乡趋势明显,那么,当前农民工就业情况怎么样?就业不稳定有哪些表现形式?对农民家庭带来哪些影响?政府相关部门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应对?我们针对湖北省Y县4镇8村的农民工进行了调研访谈。湖北省Y县是劳务...

扩大农民工就业需要高度重视

努力扩大农民工就业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如何为农民工就业创造更多岗位提供更多帮助,不但关系到乡村振兴的进程,而且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在当前,扩大就业的有两个重点方向,一是新进入劳动力市场或者产业的就业大军——高校毕业生,党和国家为了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出台了多项改...

要发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统”的功能

农民工群体就业的最大困难是不稳定,即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但在城镇非农产业稳定不下来,就算是回到农村也很难在农业中稳定下来。造成这种状况的基本原因可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分析。 从城市的角度看,随着非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挤压,不论是从单位投资额来看,还是从单位GDP来看,吸纳劳动力的数量越来越少。近几年疫情影响很大,严重压缩了中小企业尤其是服务...

关于新时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判断与思考

新时代农民工就业问题基本判断 农村转移劳动力呈现持续下降,出现行业转移趋势。农村“空心化”和农民工“市民化”,将导致农村劳动力净流出减少。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中,除城镇餐饮、家政等民生服务业农民工就业需求增加外,加工制造业(尤其是代工业)向中西部和东盟国家转移,并迈向智能化、数字化,农民工就业需求减少;建筑业的农民工就业需求,正从城市房地产、城...

国家治理研究院

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难点与重点

摘 要: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当前,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存在公民参与度不足,社会治理的“全民意识”尚未形成等问题,需要重点从树立“人人有责”的共同治理意识、畅通“人人尽责”的共同治理渠道、创造“人人享有”的共同治理成果等方面明确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点任务。社区作为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

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进路

摘 要: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我国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和短板。价值取向分歧带来的认同困境,社会利益分化引致的融合困境,治理参与乏力诱发的行动困境,资源动员不足导致的能力困境,制度供给短缺造成的发展困境,是突发公共事件下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面临的主要挑...

“三色”织牢治理网 “八员”共护大民生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吉州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致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改革,探索创新“一格八员、一网三色”社会治理工作法,实现网格治理服务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 搭建“网中有格、格中有员”工作体系,举红色之旗凝聚共治力量 党的领导是抓好基层治理的根本。吉州区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

人民智库报告

我国公众对数字乡村建设的认知与期待调查(2023)

重要发现: ·公众普遍认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价值意蕴丰富,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选择,也是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关键举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超九成受访公众关注我国的数字乡村探索实践,比较满意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满意度打分评价均超过8.06分(10分制);其中,对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满意度打分相对最高,为8.28分。 ·超七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