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学术前沿 > 第9月上期 总第 33 期 2013年9月5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学术大视野
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

开放型社会的公共权力配置迷局

摘要 随着社会自组织的日益发展壮大,公民素质和参与能力的大幅提升,对既有的“第三方”治理进行梳理非常必要。“第三方”治理存在身份确认的风险、责任落空风险、参与程序不当的风险等诸多问题。发挥“第三方”在公共治理领域的中立性和参与的价值,还需要从信息公开、权责平衡、制度细化、程序优化等方面对公权力的配置及其行使形成约束,进而推动公共治理结构中的各种主体形成合力,形成“善治”格局。 关键词 公共治理 第三方 公民参与 政府责任 信息公开

善治之道:政府怎样与第三方组织合作

摘要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双失灵”决定了第三方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但同时也存在“非营利失灵”的可能,因此,需要建立政府与第三方的合作伙伴关系,其主要形式有合同承包、政府补贴和凭单。目前,我国第三方组织及其与政府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行政色彩严重、组织发育不良、社会信誉程度低、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职能少。政府必须在与第三方的合作关系中承担起培育与支持责...

多中心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何以可能

在“公民参与”已然成为当今社会一种主导性公共话语的情况下,政府治理陷入了这样一种尴尬境地: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化和技术化水平越来越高,公民参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在公民参与受限的情况下,政府可能出现忙于应付而敷衍了事的情况。如同全钟燮指出的,尽管许多行政管理者都将公民参与当成是民主行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他们却对安抚民众更感兴趣,而很少严肃地思考民众提...

论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摘要 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有利于实现公众的合理诉求与广泛监督,有利于提升政府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弥补政府绩效管理的某些缺陷和不足,也为政府以“清廉、为民、务实”为宗旨推进绩效管理提供了现实依据。西方学者提出的“公民参与阶梯论”对我们扩大公众参与具有启发意义。要不断揭示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特点与规律,不断拓展公众参与政府绩效管理的进程和路径,建立确保公众...

变化世界中的俄罗斯外交政策调整

俄罗斯是中国最重要的邻国,中俄关系也是大国关系中最好的榜样。梳理20年的俄罗斯外交政策,对于准确判断俄罗斯外交走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对中国的外交战略也至关重要。 叶利钦主政时期的地缘政治选择与外交政策调整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地位下降。1991年12月25日,苏联正式宣布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国际法意义上的继承者。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领土面积第一大国,但其国际地...

大国崛起的法治之路

摘要 俄罗斯在其崛起进程中,经历了三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专制帝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时,它也不断地修正本国的法治理念,特别是从法制到法治的持续性转变。俄罗斯把推进私法的法典化作为一项使命,随着法制精神和理念不断增长,司法经典化成为执政者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式。通过对俄罗斯民法典编纂活动的回顾,可以发现俄罗斯大国崛起进程中从法制到法治,从工具主义的...

当前俄罗斯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发展前景

摘要 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主要为国际市场提供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料。俄经济已完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处于危机后的恢复阶段,调整结构和二次工业化是其首要任务。俄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在于国民经济能源化倾向日益严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经济发展缺乏稳定性。经济全球化是俄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使其有可能在发挥能源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与欧盟和亚太地区的...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发布

网络非理性情绪的产生、蔓延与应对策略

摘要 近年来,关于城管暴力执法的新闻报道在各类媒体及网络上层出不穷,城管成了互联网上遭到网民炮轰最多的群体之一。本文以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为例,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量化统计和案例研究,分析微博上有关城管话题的舆情特点,并从传播学角度解释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探究在城管话题上引导舆论向理性方向发展的对策,分析城管执法问题的网络舆情特点,并着重从媒介角度解释...

调查研究

中国公众的竞争心态调查报告(2013)

摘要 过度竞争会为个人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竞争激烈感受度越高,个人所感受到的竞争消耗感就超强,并且这种关系不受个人竞争意愿的影响;与非干预性竞争相比,干预性竞争引发的消耗感更强。竞争激烈感受度的高低还会影响超限竞争心态的强弱。过度竞争会造成精力和资源的浪费,降低社会效率,不利于社会稳定。人们害怕参与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并非是因为人们缺少竞争意识。管理者应...

书评

“思想”的功能与“思想者”的使命

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信仰。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急剧的社会变革使一切思想理论都经受着检验和考验。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待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深入地研究正在变革着的中国社会、深入地回答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的现实社会问题。《问题》一书集中反映了作者在社会变革艰巨征途上所进行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