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感的时代内涵与国外经验借鉴
【摘要】“获得感”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准确把握“获得感”的内涵,不能简单的将其解释为“幸福感”“主观生活质量”等外来概念的“同义词”,必须将其放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实现共享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来理解。 “获得感”以发展为前提,以民生为重中之重,以人民政治权利的实现为保障。“获得感”的提出明确了发展和改革的目标、落脚点和突...
【摘要】“获得感”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新词”。准确把握“获得感”的内涵,不能简单的将其解释为“幸福感”“主观生活质量”等外来概念的“同义词”,必须将其放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实现共享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来理解。 “获得感”以发展为前提,以民生为重中之重,以人民政治权利的实现为保障。“获得感”的提出明确了发展和改革的目标、落脚点和突...
【摘要】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多次提到要注重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获得感”这个较为新颖的词汇迅速走进人们的视野。当前,“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既是中央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社会各界群众讨论的焦点。本文多角度分析论述为什么获得感是最优的社会发展衡量标准,并分析其与幸福感、包容性发展的异同,以及如何建立合适的评估体系等。 同时,结合国外相关经验道...
【摘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一再强调的执政理念。获得感与人以及人的需要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这也是评判我们所有工作得失成败的唯一标准。为了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要特别重视老百姓的“关心”和“期盼”;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
【摘要】满足公众获得感是党执政的价值诉求,提高公众获得感是党奋斗的动力源泉。实现公众获得感不能停留在“满足”和“提高”的一般认知上,把党治国理政与公众获得感切实地对接起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满足和提高公众获得感创造丰厚充裕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正公平,建构和完善保障公众获得的制度;建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安全系数;制定...
【摘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反腐倡廉价值取向、目标追求、动力系统、评价标准上,形成了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新理念、新思想、新遵循。“正风反腐,怎样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成为主流媒体、大众网民广泛热议热评的新话题,形成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正能量。同时,十八大以来,“让正风反腐给老百姓带来更...
【摘要】金融化的发展使得金融资本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领域,并形成金融业自我扩张、自我循环的基础和机制,使之能够通过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交易谋利。金融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强化了金融部门通过货币和非货币金融工具的创造进行资本集中和积累的能力,使金融领域的资本能够快速扩展其活动领域和范围,同时金融化积累机制借助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把社会不同部门...
【摘要】马克思关于科技进步、劳动分工、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理论有效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问题。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相继爆发,知识创新、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快了固定资本折旧和更新的速度,而且扩展了社会分工和产业结构,出现了新的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生产行业,资本主义出现了长时期、显著性的经济增长。因此,本文尝试从资本...
【摘要】随着交易所组织形式从会员制向公司制的转变及其跨国并购浪潮,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对于西方建立在交易所自我规制基础之上的规制和监管体系的质疑越来越多。缺乏对产业自我规制的应有关注是这场有关金融服务业规制改革大辩论的一大重要疏忽。在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对于“命运共同体”以及政府规制与监管的必要性有了深刻感知,这使得交易所自我规制面临的...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建设与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借助自上而下的政策供给,实现了从制度全覆盖到人员全覆盖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了基本普惠这一战略目标。不仅如此,中国社会保障还实现了支出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这一目标,政府逐步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人民健康水平特别是预期寿命稳步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满意程度较高,充分显示出政府着力改善民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