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首页 > 杂志 > 学术前沿 > 第6月下期 总第 268 期 2023年6月30日电子版上线
往期回顾: 查看
二十四个重大问题研究

中道立国

【摘要】“中国”概念主要有地理、民族、文化、国体等含义,其中文化含义最为突出和普遍,几千年的“中国”就是一个文化或者文明共同体。黄帝时代“中国”观念萌芽,是最早中国。尧舜明确以“中道”立国,之后王者寻求“土中”建国立都。周人确定在伊洛地区营建成周,以为天地之中,将政治行为神圣化、宗教化。“华夏”为“中国”别名,指礼仪宏大,服饰华美,具有地理、民族含义,...

向善论与中国历史叙事的融贯理念

【摘要】中国历史的悠久性与丰富性,让中国历史叙事常常面对一个个不同性质的事件时,很难保持一贯的叙事立场。在诸种叙史传统中,社会-历史的向善论构成历史叙事的主线。但向善论无法很好地解释历史中存在的恶性事件。这就造成了中国历史叙事中的恶性事件,要么被无视,要么被改写。中国历史就此成为向善论引导下的善性成长史。从总体上讲,这是国家史叙述的一个基本倾向。但这也...

文化上和政治上早期中国的起源与形成

【摘要】中国的起源可以从文化和政治两个层面进行观察。文化上的早期中国指秦汉以前中国大部地区文化彼此交融联系而形成的相对的文化共同体,起源于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政治上的早期中国指秦汉以前囊括中国大部地区的统一国家,起源于距今4700多年,可能对应传说中的轩辕黄帝时期,形成于距今4000年左右夏朝的建立。文化上的早...

同位素视角下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摘要】了解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其中的“饮食文化基因”,是探讨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回答“何以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蓬勃发展的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学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同位素数据,为我们揭示我国先民的生存策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通过对北方地区中华文明形成期和中华民族形成期人骨同位素数据...

中国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塑造

【摘要】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优秀的、先进的文化,构筑起了中华文明的基本框架。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能够看到中华文明的显著特点,也能够看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起到的推动作用。从中西比较的角度看,有必要阐明中国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建构,以及中国文化中和谐要素的重要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文化促进了国家与自然生态、国家与民族、国家与社会...

学术大视野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三大规律”的深层契合

【摘要】自觉认识和把握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内生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开创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准确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精辟概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民粹主义对现行国际法体系的挑战及其效应

【摘要】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发展与实践正在面临民粹主义的挑战。民粹主义概念模糊,作为意识形态具有尊崇人民、反精英、崇尚直接民主和非制度化的特征。民粹主义对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的影响显著,这些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存在产生积极作用的可能;民粹主义政府在欧洲和美国的实践体现了其对国际法影响的可能性和周期性。国际法转向民粹主义的深层原因在于全球化进程...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驱动机理、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

【摘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实融合),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重驱动是数实融合的内在逻辑。当前,我国数实融合面临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现状难以满足“数字中国”建设需求、数字技术供给体系有待健全、数据要素市场化体制机制仍需畅通、数实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数实融...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方位分析

【摘要】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方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的社会主义与主导世界格局的资本主义的抗衡、竞争与合作中,经过长期理论探索和实践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开创、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现代文明形态...